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遠東朝鮮戰爭 | 上頁 下頁
二四


  南朝鮮的立場不言而喻。李承晚在9月19日就曾說過:「萬一聯合國軍停下來,南朝鮮軍隊也要前進。」南朝鮮的外交部長到處散佈他們「有進攻到鴨綠江的決心」,南朝鮮國會甚至在9月30日通過了南朝鮮軍隊北進的「決議」。南朝鮮軍方高級將領們的情緒更加激動,在兩個多月的連續潰敗中一直受到輿論抨擊和感到屈辱的南朝鮮軍隊,在「復仇」時刻到來的時候所表現出的「不殺到鴨綠江邊不罷休」的情緒,甚至令美國人都感到不安。

  美國的態度是矛盾的。在朝鮮戰爭爆發後6月27日的聯合國安理會上,美國解釋它介入朝鮮戰爭的目的是「把北朝鮮軍隊從韓國趕出去」,現在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可是,誰都知道,美國大規模介入朝鮮戰爭的真實目的並不在於一個遙遠的南朝鮮,而是在於美國在整個遠東的利益和與蘇聯冷戰對峙的需要——美國不希望有北朝鮮這個存在。本著利益與時局的這兩種需要,在「越線」問題上,美國國內分成了「鷹派」和「鴿派」兩種態度。

  「鷹派」堅決主張聯合國軍一舉越過三八線,理由是:北朝鮮軍隊雖然潰敗,但是具備捲土重來的條件,如果不徹底消滅北朝鮮軍隊,朝鮮問題將永遠存在。而聯合國軍長期在朝鮮待下去是不可能的,不超過三八線,就意味著這條線將成為永久的國境線;既然聯合國軍介入朝鮮戰爭是「為了朝鮮的統一」,那麼三八線實際上已經不存在,戰爭中聯合國軍的空軍已經「越線」攻擊,於是,沒有地面部隊不得「越線」的理由。因為有聯合國6月27日安理會決議的限制,「鷹派」抓住菲律賓代表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在解釋聯合國決議中「那個地域」這個詞時,將英文「THEAREA」中的「THE」解釋為代表著「全韓國」的意思。在這樣的解釋下,如果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繼而佔領整個朝鮮半島,就成為聯合國決議授權的了。

  美國「鴿派」的態度在「消滅北朝鮮政權」這個根本問題上與「鷹派」沒有分歧,分歧是對戰爭一旦進入北朝鮮領土,蘇聯和中國是否干涉的後果存在異議。當時普遍的輿論認為,一旦蘇聯和中國干涉,第三次世界大戰實際上就算是爆發了。杜魯門政府的最大顧慮正在於此。所以,在給麥克阿瑟下達北進的命令時,美國顯得格外謹慎。

  西歐各國本來是不贊成「越線」的,他們關心的是歐洲的安全,尤其是怕新的世界大戰爆發,希望朝鮮戰爭趕快結束。但是,由於英國的「如果不超過三八線,就不可能在聯合國的管理下在全朝鮮實行選舉和統一」這個立場的影響,加上美國在二戰中是歐洲的「救星」,現在歐洲的安全還指望著美國,因此西歐的立場最後形成一邊倒的局面。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泛太平洋國家站在美國「鷹派」的立場上。

  只有蘇聯的立場一直令人捉摸不定。蘇聯從朝鮮戰爭一爆發就始終處在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中。當6月27日聯合國的出兵決議表決時,蘇聯代表出人意料地「缺席」了,這使批准聯合國武裝干涉朝鮮事務的決議順利通過。當美國開始出兵進入朝鮮時,杜魯門依舊擔心蘇聯會反對甚至也採取出兵態度,但是,蘇聯外長的一個「外國勢力不得干涉朝鮮」的表態式的聲明給了杜魯門「蘇聯不打算介入朝鮮事務」的信號,杜魯門這才完全放心地讓麥克阿瑟指揮美國軍隊進入了朝鮮。那麼,歷史的真實又是什麼呢?連杜魯門都沒有想到,在西方世界看來具有強大軍事威脅能力的蘇聯對美國竟存在著從不曾流露過的恐懼。這一點在不久以後中國領導人艱難抉擇的時刻裡將顯露出來。

  9月19日,聯和國大會開幕。蘇聯外長維辛斯基提出了以三八線停戰為內容的「和平宣言」,但沒有獲得通過。安理會提出一個「八國提案」,但這次蘇聯使用了否決權。為了躲開蘇聯的否決,29日,「八國提案」被直接交到聯合國大會。

  「八國提案」,是由英國、澳大利亞、菲律賓。荷蘭、挪威、巴西、古巴、巴基斯坦八國聯合署名的提案,主要內容是:一、聯合國為確保安全,採取一定的適當措施;二、為建立統一的民主政府,在聯合國的管理下實施普選;三、實現韓國的迅速復興;四、除完成第二項工作外,聯合國軍不得在韓國駐紮;五、為了韓國的統一復興,任命新的聯合國韓國委員會;顯然,這是一個默許聯合國軍進入北朝鮮的文件。

  整個聯合國就此陷入前所未有的辯論旋渦中。中國人對聯合國軍一旦越過三八線將做出的反應是辯論的焦點。儘管對中國是否武裝干涉的各種情報不斷傳來,儘管與中國有著密切聯繫的印度不斷把來自中國的警告明確地提到聯合國的大會上,歷史的不幸卻是:中國的警告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9月27日,麥克阿瑟在漢城接到來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訓令:聯合國軍總司令官的任務是:摧毀北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此目的,你可以指揮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地面作戰。

  杜魯門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我已經批准了參謀長聯席會議于九月二十七日傳達給麥克阿瑟的新指令。」

  這是聯合國軍突破三八線的決定性行動依據。

  麥克阿瑟立即提出了北進的具體計劃:

  1.命令第八集團軍以現在的編成北進,向平壤進攻。在攻佔平壤時,令第十軍在元山登陸,同第八集團軍一起實施夾擊。
  2.第三步兵師為總司令部的預備隊,控制在日本。
  3.在安州一寧遠一興南相連之線作戰,只限於南朝鮮軍隊。
  4.第八集團軍發起攻勢(突破三八線)的時間,定為十月十五日一三十日之間為適當。

  美軍的這個決定是在「八國提案」還沒有在聯合國通過的情況下做出的。儘管這樣,麥克阿瑟還是非常不滿意,原因是給他的北進加上了很多限制。按照他的想法,即使蘇聯和中國參戰,也要把戰爭打下去,以此「把亞洲處在萌芽狀態的共產黨政權通通消滅掉」。

  第二天,也就是10月1日,麥克阿瑟在東京通過廣播電臺向北朝鮮軍隊的總指揮官金日成發出了要求人民軍投降的敦促書。

  艱難的歷史抉擇終於擺在10月1日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新中國的領導人面前了。

  早在美軍仁川登陸的第二天,金日成就派他的次帥、內務相朴一禹火速趕到中國境內的安東,向已經集結在那裡的中國第十三兵團的軍事領導們通報了人民軍面臨的嚴重形勢。對於仁川登陸後人民軍到底面臨著什麼局面、各部隊的位置、戰鬥力和應變措施等等,朴一禹已經無法說清楚。他只知道現在部隊正在北撤,公路、鐵路都被破壞,而敵人正在急速地北進。

  朴一禹向中國轉達了金日成的請求:請求中國出兵援助。

  這是北朝鮮方面第一次正式提出這個請求。

  金日成在接到麥克阿瑟發出投降敦促書的當天,緊急召見了中國駐北朝鮮大使,堅定地表示了北朝鮮人民軍決不投降的態度。這個態度在金日成發表的回答麥克阿瑟通蝶的講話中闡述得更明確,他號召北朝鮮人民「用鮮血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如果不得已必須後退的時候,要把一切物資和運輸工具全部運走,哪怕是一台機床、一節車皮、一粒米,都不能留給敵人」。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