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八六


  激戰到9日,日軍損失慘重,基層軍官死傷很多,畑俊六組織空軍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兩百多名聯隊長以下軍官,以加強力量,這在整個中國抗日戰爭中是絕無僅有的。

  同一天,蔣介石命令薛嶽務必在9日夜晚12點以前全殲松浦師團,結束戰鬥,作為給「雙十節」的獻禮。下午3點,薛嶽棋走險著,出動所有預備隊,命令各部隊選拔勇壯士兵兩百到五百名,組成奮勇隊,擔任先頭突擊。各部長官一律靠前指揮,薛岳自己也來到一線。下午6點,炮火準備。7點,奮勇隊出擊,各主力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和楊家山等地全線攻擊。

  各部隊前仆後繼,踏著屍體衝鋒。一夜血戰,打垮了松浦師團的防禦陣地。10日早晨,葉肇軍收復萬家嶺和田步蘇,歐震軍收復大金山西南高地和箭爐蘇以東高地,俞濟時軍攻佔張古山,第九十一師攻佔楊家山東北無名村,第一四二師攻佔楊家山北端高地。

  戰鬥中,歐震軍前衛突擊隊一度接近松浦的司令部,距離不過百米,但因天色太黑,自身傷亡重大,沒能發覺松浦。戰役結束後,一名日俘供認:「幾次攻至師團部附近,司令部勤務人員,全部出動,參加戰鬥,師團長手中也持槍了。如果你們堅決前進一百米,師團長就被俘或者切腹了。」未能生擒松浦淳六郎,是這次會戰最大的遺憾。

  萬家嶺戰役,最後關頭未能組織強大的力量,徹底殲滅松浦師團,但中國軍隊表現出機動靈活、組織嚴密,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令日軍大為震驚。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遭滅頂之災,已被廢掉武功,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前所未有。

  薛岳的故交葉挺將軍說:「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並與平型關、台兒莊鼎足而三,盛名當垂不朽。」

  萬家山戰役之後,各路日軍突破了中國軍隊的外圍防線,向武漢逼近。這時候,在粵漢鐵路的南端,日軍對廣州的威脅也在加緊。

  10月12日,秘密在臺灣澎湖列島集結的日軍第二十一軍三個師團,在司令官古莊幹郎中將率領下,乘坐三百多艘登陸舟艇,在夜幕掩護下,登陸大亞灣,直逼廣州。

  當時,中國海岸線大部被日軍封鎖,天津和上海等大港都被日軍佔領,廣州是唯一倖存的海上門戶。國外的軍火物資,主要是從香港到達廣州,再由粵漢鐵路運往內地。日軍進攻廣州,無異於釜底抽薪。

  蔣介石得到情報後,在日記中寫道:「日寇在大亞灣登陸之目的:一、表示其非達到使中國屈服不可。二、對英國示威,欲使中國不借重英國而向其屈服。三、希望分化廣東,不加抵抗。四、至於截斷廣九鐵路之目的猶在其次。」

  武漢保衛戰正在進行之中,中國軍隊無力回援廣州。廣州守軍餘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本身兵力不足,而蔣介石又忽視了廣東省省長吳鐵城的報告,認為日軍沒有兵力在南方開戰,致使餘漢謀放鬆警惕。日軍乘虛而入,10月21日攻陷廣州,武漢處於日軍南北夾攻之中。

  日軍切斷了粵漢鐵路,武漢岌岌可危了。

  在長江南岸,第二兵團組織六個軍,在陽新地區頑強抵抗日軍,但戰到10月22日,陽新、大冶和鄂城相繼失守。24日,日軍波田支隊推進到距武昌僅三十公里的葛店附近。他們南側的吉住師團,先後突破了萬福麟第五十三軍和關麟征第三十二軍團的防線,推進到武昌以南的賀勝橋地區,本間師團也同時推進到了咸甯東北地區。

  在長江北岸,田家鎮要塞陷落後,日軍稻葉師團相繼攻陷浠水和黃陂。清水喜重第一一六師團的第一一九旅團,也攻佔了長江北岸的蘭溪,24日已推進到距武漢僅三十五公里的陽邏附近。

  在大別山北麓地區,日本第二軍佔領固始和潢川後,蔣介石的另一支嫡系胡宗南不戰自退,讓日軍進佔了信陽。日軍筱塚師團派出一支部隊沿平漢鐵路南下,主力則在平漢路以西,經過應山、安陸、雲夢和應城,向漢陽和漢口迂回,協同岡村第十一軍進攻武漢。

  蔣介石見日軍已從東、北、南三面包圍過來,便於24日下令放棄武漢。當晚,他和宋美齡乘飛機離開武昌,中途飛機迷失方向,返回武昌,第二天淩晨4點再次起飛,飛往湖南衡陽。臨行前,蔣介石下令破壞所有可能被日軍利用的設施,這道「焦土抗戰」的命令,使武漢整整燃燒了兩天。

  實際上,早在9月底田家鎮要塞陷落後,蔣介石就知道武漢無險可守了,為了保留實力,開始撤離黨政機關,疏散城內老百姓。不久,部隊也在按計劃撤退。長江以北的主力,撤到平漢路以西的漢水沿岸及大洪山區,廖磊集團軍留在大別山區,開展敵後遊擊戰。薛嶽兵團仍在九江以南抗擊日軍,並可視情況退往湖南。第二兵團依託幕阜山,掩護西面的粵漢鐵路;羅卓英指揮武昌以南金牛方面的作戰,掩護各軍撤退,整個武漢城區只留一個旅的衛戍部隊,作象徵性的抵抗。

  蔣介石飛走的那一天晚上10點鐘,日軍先頭部隊稻葉師團第二十三聯隊率先進入漢口城區。第二天淩晨5點,波田支隊從賓陽門突入武昌。第三天下午,配屬￿波田支隊的日軍第十五師團第六十聯隊佔領漢陽。中國軍隊的武漢保衛戰宣告結束,武漢三鎮淪陷。

  在這次會戰即將落幕的時候,中國海軍奏出了悲壯的一曲。中國僅存的五十九艘艦艇,在會戰之初已被日軍炸沉三十艘,另有十五艘自沉,阻塞長江。海軍部長陳紹寬,指揮剩下的中山艦與永績號等九艘艦船,在長江中游佈雷,擔任長江航道空防和巡邏,往返護送各種船舶航行,用高射炮和高射機槍打擊日軍飛機。

  中山艦艦長薩師俊,是原籍山西的清末海軍將領薩鎮冰的侄孫。當日軍逼近武漢外圍時,中國海軍司令部遷到岳陽,薩師俊率中山艦經常往返於武漢和岳陽之間,護運軍政要員和戰略物資,幫助軍民轉移。10月24日,中山艦奉令開赴距武漢二十六公里的金口。

  中山艦剛在金口停泊,東邊就傳來隆隆聲,一架日機在軍艦上空盤旋。當它進入火力射程時,薩師俊下令開炮。日機立刻升入雲端飛走。原來,這是一架日軍的偵察機。

  日軍飛機的偵察是一個信號,中山艦官兵預感到一場惡戰將要來臨。果然,大約在11點多,九架日軍飛機分作兩個小分隊,呼嘯著飛抵中山艦上空。艦上響起警報,薩師俊的令旗升起,但日機並未攻擊,只是高飛盤旋了五分鐘,又一溜煙飛走了。

  下午3點,六架日機飛臨中山艦上空,隨即排成一字形,魚貫俯衝而下。一場江空大戰無可避免了。3點06分,電訊官張嵩齡向海軍部發出最後一份電報,報告中山艦與日軍交戰。

  攻擊中山艦的飛機是日本海軍第十五航空隊水上輕型轟炸機群。這場江空大戰,進行了七十五分鐘,六架日機輪番在較高的空域對中山艦投彈轟炸。長江上升起一個個水柱,浪花四濺。中山艦在浪頭上起伏,迎戰日機,艦首、艦尾和左右兩舷火炮齊發,向日機反擊。

  起初,日機為避開炮火,只在高空投彈,不敢低飛俯衝,炸彈沒有命中艦體。艦上火炮也因日機飛行太快,沒能擊中日機。激戰間,艦首高射炮因發彈過熱,發生卡殼,被迫停射。左右兩舷機關炮也出了故障。日機見高空水平飛行進行轟炸不能命中,又見艦首火炮啞然失聲,便開始輪番急速俯衝,低空投擲炸彈。

  低空投彈命中率很高。第一顆炸彈落在艦尾左舷,在水下爆炸,炸裂了船殼,軍艦進水,舵機損壞,轉動失靈,無線電房受損。

  緊接著,第二顆炸彈落在右舷水中爆炸,前鍋爐艙右舷水線下的船殼震破,大量進水,堵漏無效,爐艙和機艙都有損壞。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