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
六三 |
|
這時,日軍用機動性較強的海陸空軍追擊,中國軍隊不能不儘量疏散,部隊本來就夠混亂了,現在更不好掌握。何況,既設陣地線上既沒有留守部隊和嚮導,也沒有工事位置圖。部隊到來後找不到工事,找到了工事又沒有開啟工事的鑰匙。日軍的跟蹤追擊非常緊迫,中國軍隊沒有足夠的時間佔領陣地。 中國軍隊無法在蘇州和福山一線站穩腳跟,也沒有在無錫、澄山和江陰縣城一線既設陣地穩住陣腳,這樣一來,南京防守的問題,出乎意料地提前出現在蔣介石的議事日程上。1937年11月9日,上海陷落,距離上海三百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處在日軍威脅之下。 日軍認為攻佔中國的首都指日可待,侵華氣焰更為囂張。17日,日軍成立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直接受命于日本天皇。隨後,設立了大本營與政府首腦的聯席會議。24日,日軍大本營召開第一次御前會議,陸軍參謀長等人在上奏作戰計劃中提出,利用在上海周圍的勝利,不失時機地果敢追擊,進攻南京。 日軍果然乘著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撤退的機會,用八個師團的兵力,分三路水陸並進,進逼南京。日本上海派遣軍山室師團、荻洲立兵第十三師團和中島第十六師團,沿京滬鐵路及其以北向南京推進;第十軍末松茂治的第一一四師團沿宜興、溧陽和溧水公路前進;谷壽夫師團和中島貞雄第十八師團沿甯國和蕪湖公路推進,以切斷中國軍隊沿江向西的退路;國崎支隊從廣德經郎溪和太平渡江,攻佔浦口,以截斷中國軍隊的後路。日軍企圖從東南北三面合圍南京,佔領中國的政治中心,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戰局的演變,使蔣介石籌建了多年的吳福線和錫澄線國防工事,絲毫沒有起到阻止日軍前進的作用,迫使他急於解決南京防守的問題。蔣介石在上海失陷兩天后,連續在他的陵園官邸召開了三次高級幕僚會議。 第一次會議只有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和劉斐等幾個人參加。 湖南人劉斐時任大本營作戰組長,首先發言。他說,日軍利用淞滬會戰後的有利形勢,以優勢的海陸空軍和重裝備,沿長江和滬甯、甯杭國道等有利的水陸交通線前進,機動性大,後方聯絡非常便利。南京處在長江彎曲部內,地形背水,日本海軍可從江面封鎖和炮擊南京,日本陸軍也可在蕪湖截斷中國軍隊的後方交通線,日本海陸空軍協同攻擊,南京將處在立體包圍的形勢下,想守也守不住。為貫徹持久抗戰方針,應避免在初期被日軍強迫決戰。應該以機動靈活的運動戰,爭取時間,掩護後方部隊的整補,進一步實行全國總動員,爭取在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給日軍以有力的打擊。 劉斐又說,毫無抵抗地放棄首都是不行的,應該作象徵性的防守,但不應投入過多兵力去爭一城一地的得失,適當抵抗之後,就可以主動撤退。兵力不要超過十二個團,頂多十八個團就夠了,部隊太多,不便於機動。 大本營副參謀總長白崇禧首先表示支持劉斐的意見,何應欽和徐永昌也表贊同。他們說,上海到南京,一路都是平原,無險可守,而且軍隊主力在淞滬會戰中消耗太大,恢復戰鬥力需要假以時日。蔣介石的德國軍事顧問也主張不作「無謂的犧牲」。蔣介石在總結時說,劉斐的看法很對,但南京是國際觀瞻所系,守是應該守一下的,至於如何守法,值得再加考慮。對上海作戰中損失嚴重的部隊,應該一律調到後方整補。 蔣介石的態度雖然是模棱兩可,但他決定把在上海作戰中受損嚴重的部隊調到後方整補,與象徵性防守南京的方案是吻合的。 過了兩天,蔣介石又召集第二次高級幕僚會議。參加的人比上次稍多,除了何應欽等人,還有唐生智和穀正倫。湖南人唐生智情緒激動,主張南京非固守不可。他說,南京是首都,為國際觀瞻所系,又是孫總理陵墓所在,如果放棄南京,將何以對總理在天之靈? 但是,劉斐堅持上次的意見。這兩個湖南人發表了迥然不同的觀點。而實際上,主力部隊已經奉命向廣德、安吉和甯國一帶退卻,陳誠和顧祝同都到皖南一帶部署部隊的整補工作去了。蔣介石在這次會上仍然沒下定論,只說:「孟瀟的意見很對,值得考慮,我們再研究研究罷!」 又過了一天,晚上接著開第三次幕僚會議。唐生智仍然堅持要固守南京,蔣介石明確表示同意。他問道:「誰負責固守南京為好?」沒有一個人作聲。唐生智最終打破沉寂,信誓旦旦地說:「委員長,我願與南京城共存亡!」蔣介石說:「很好,就由孟瀟負責。」他又望著何應欽說:「就這麼辦,有什麼要準備的,馬上辦,可讓孟瀟先行視事,命令隨即發表。」 第二天,唐生智走馬上任,衛戍司令部設在鼓樓百子亭附近的一幢兩層樓房內。他委任羅卓英和劉興為副司令長官,周斕為參謀長。一時間,唐生智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外記者紛紛採訪他,請他談談對抗戰的決心。唐生智說:「本人奉命保衛南京,至少兩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于南京保衛戰中;第二,此種犧牲,定將使敵人付出莫大之代價。」 蔣介石確定了固守南京的方針,又決定遷都重慶。那時,日本空軍已對南京進行過三次空襲,國民政府各部門已紛紛遷往武漢,只有少數人還留在南京。蔣介石為了避免日機轟炸,住在中山門外四方城旁邊一幢極小的房屋裡,只有兩間小房,吃飯、會客、辦公都在一個小房裡。汪精衛住在中山陵園自己的別墅裡,當他得悉前線部隊已撤離吳福線,日軍已沿太湖南岸西進,就乘船去漢口了。 11月25日,蔣介石下達保衛首都的作戰序列,共計七個軍、十四個師及配屬單位。這十四個師中,除徐源泉的第二軍團是剛從武漢調來,其餘大部分是淞滬戰場上撤退下來的部隊,傷亡較大,來不及補充和休整。 蔣介石批准的作戰方案,將防守重點擺在鎮江方向,其次是南京至杭州公路的湯山鎮和淳化鎮。防禦地帶由三線組成:第一道防線從南京以東和以南外圍山地的三江口至板橋鎮,第二道防線從八卦洲南岸的甘家巷、西善橋到江心洲對岸,最後的防線就是南京城。 按照唐生智的部署,徐源泉第二軍團兩個師,防守南京以東的龍潭至湯山附近一線正面;葉肇第六十六軍兩個師,防守湯山至淳化鎮以東一線正面;俞濟時第七十四軍兩個師,防守淳化鎮至板橋鎮和江心洲一線;王敬久第七十一軍和鄧龍光第八十三軍防守鎮江;孫元良第七十二軍防守城南中華門、雨花臺和黃山頂;宋希濂第七十八軍部署在城北的幕府山、下關、和平門與玄武湖地區;桂永清的教導總隊防守城東中山門外至玄武湖一線;蕭山令的兩個憲兵團防守城西莫愁湖、清涼山和草場門一線。 以上各部隊倉促進入新的防區,其中第二軍團第四十八師,在南京保衛戰打響以後,才於12月7日從漢口到達南京。 12月2日上午,蔣介石得到一條令人沮喪的消息:布魯塞爾九國會議成員國,竟然沒有一個同情中國,也沒有任何國家願意出面制止日本,或促使日本放寬和談條件。傍晚,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來到黃埔路官邸,對蔣介石說:「現在日本人和談的要價更高了,近衛內閣有些人說,一定要叫中國人丟臉,你們還是趕快撤出南京吧!」 蔣介石臉色鐵青。他對九國會議寄予的希望,現在成了肥皂泡。他心情沮喪,原先對固守南京的一點信心,現已灰飛煙滅。他決定馬上離開南京。 7日,他和宋美齡來到百子亭唐公館,向唐生智告別。唐生智正在召開師以上軍官作戰會議,見蔣氏夫婦來了,連忙帶頭鼓掌,請蔣介石訓話。蔣介石為大家鼓了鼓氣,博得一片掌聲。他說,雲南的部隊已經在開拔途中,只要大家死守下去,他很快就會親自率領強大的軍隊來解圍,殲滅入侵的日軍,光復國土。唐生智代表守城官兵,向蔣介石表示誓與南京共存亡的決心。蔣介石拉著他的手說:「孟瀟,我代表政府感謝你!」 「委員長放心,保衛南京是軍人職責,沒有你的命令,我決不後退一步。」唐生智信誓旦旦。 門口的轎車發動機響了,蔣介石和眾人告別,唐生智把蔣氏夫婦送上轎車,揮手告別。轎車開出唐公館,直奔光華門機場。轉眼間,飛機沖上雲霄,在南京上空繞了一圈,向長江盡頭飛去。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