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肉長城 | 上頁 下頁 |
四五 |
|
蔣介石對具體問題避而不談,只是說:「這些都是小節,容易解決。」他反復強調,中共不必同國民黨合作,只要同他個人合作,商量一個永久合作的辦法。 周恩來看出,蔣介石強調同他個人合作的用意,是不願放棄個人獨裁和領袖地位。他向蔣介石申明,中共對國共合作的立場,是站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民生改善的綱領上的,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決不能忍受「投降」、「改編」的污蔑。他說:「共同綱領是保證合作到底的最好方法。」 蔣介石立即說:「那就趕快回到延安去,商量合作與綱領問題。」周恩來問他有什麼具體辦法,他說沒有,要中共商量。 3月30日,周恩來帶著和蔣介石聯繫的密電碼飛抵西安,4月初飛返延安。毛澤東等人到機場迎接。 6月8日至15日,周恩來在廬山再次和蔣介石會談,提交了《民族統一綱領(草案)》,內容包括:爭取民族獨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實現民權,保障人民自由;實現民生幸福,建立國防經濟。 可是,蔣介石推翻了他在杭州會談中所做的承諾。他完全撇開周恩來帶來的綱領,提出由國共雙方推出數量相等的幹部,組成國民革命同盟會,由他任主席,有最後決定權。這個同盟會決定兩黨一切對外行動及宣傳,代替共產黨與第三國際發生關係。他甚至提出,要請毛澤東和朱德「出洋」。他還提出設立政治訓練處,指揮改編後的紅軍,由國民黨政府派人擔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的正職,副職由邊區選舉。 蔣介石的企圖,是要把中共溶化在國民黨內。周恩來嚴詞拒絕,駁斥了他要朱德和毛澤東「出洋」的提議。會談中,雙方爭執很久,經過宋子文、宋美齡和張沖往返磋商,仍然無法解決雙方的矛盾。18日,周恩來回到延安。這次談判沒有取得結果。 7月7日,周恩來一行來到上海,準備再上廬山,同蔣介石會談。就在當晚,盧溝橋事變爆發,全國抗日戰爭揭開了帷幕。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築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 13日,毛澤東在延安揮毫題志,發出誓言:「保衛平津,保衛華北,保衛全國,同日本帝國主義堅決打到底。」同一天,國民黨政府向國際聯盟遞送第一次聲明,申訴日本人大規模侵略中國。 14日前後,周恩來一行到達廬山,將《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交給國民黨。蔣介石態度十分冷淡,在談判中提出,紅軍改編後,各師直屬行營,政治機關只管聯絡,無權指揮,談判陷入僵局。 16日至20日,國民黨廬山談話會舉行第一期會談,一百五十八名大學教授和地方縣以上官員與會,討論和戰方針。何應欽發言說,中國武器不如日本,如果開戰,七天之內必會亡國。孔祥熙說:「抗戰不如參戰,參戰不如觀戰。」張群提出:「和必亂,戰必敗,敗而後和,和而後安。」 地質學家李四光也來到了廬山。他早年和汪精衛有過交往,談話比較隨便。一見到汪精衛,他就說:「現在再不打,別無出路了。」汪精衛卻很悠閒,給他講了一通不能打仗的道理。李四光一聽,就和他爭辯起來。 汪精衛說:「你是書呆子,懂什麼?」 李四光憤而告辭,臨走時說:「看誰的看法對!」 隨後,李四光對一位朋友提起這次談話,憤憤地說:「此人可殺。」 李四光的話在後來應驗,汪精衛後來果然投入了日本人的懷抱,認賊作父,成為千古罪人。 17日,蔣介石在談話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最後申明:「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全國應戰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19日,這篇講話以《最後關頭》為題發表,表達了國民政府準備抗戰的決心。 20日,毛澤東致電周恩來,提出「日軍進攻之形勢已成,抗戰有實現之可能」,「我們決定採取蔣介石不讓步、不再與談之方針」。周恩來一行隨即飛往上海,後又回到延安,靜觀時變。 在這期間,中共中央提出《確立全國抗戰之戰略計劃及作戰原則案》,並號召「立即召開國防會議」,共商抗戰大計。 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國抗戰方略分為七條:第一,戰略方針是持久的防禦戰;第二,在戰役上應以速決戰為原則;第三,作戰的基本原則是運動戰,避免持久的陣地上的消耗戰;第四,在必要的戰略要點或政治經濟中心,設立堅強工事,配置足夠兵力,以鉗制敵人;第五,一切陣地的編成,應狹小其正面,伸長其縱深。守備部隊的作戰要領,應採取積極的動作,反對單純的死守的防禦;第六,戰略的內線,而在戰役指導上應是外線作戰,以求得殲滅敵人;第七,廣大的開展遊擊戰爭,其戰線應擺在敵人之前後左右,以分散敵人,迷惑敵人,疲倦敵人,肅清敵人耳目,破壞敵人之資材地帶,使主力在運動中殲敵。 這個提案,首次提出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一部分。 21日,蔣介石在南京會見英國大使許閣森,要求英法兩國從中設法和緩中日之間的衝突。 23日,毛澤東在延安寫了《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文,號召一切愛國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員團結起來,全國的愛國同胞、愛國軍隊、愛國黨派一致團結起來,堅決抗戰,動員全國人民和全國軍隊,爭取廣泛的外援,爭取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實現中國自由解放的前途。 25日,蔣介石會見美國大使約翰遜,提請美國注意它是《九國公約》發起國,在國際法和道義上都有制止日本的義務。 30日,國民政府特使孔祥熙到達倫敦,和英國銀行團簽訂兩千萬英鎊的借款契約,還談妥了購買三十六架英國飛機的協議。他還和比利時、法國簽訂借款協定,向法國訂購三十六架轟炸機。 8月1日,周恩來接到張沖來電,稱:蔣介石密邀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即飛南京,共商國防問題。中共中央決定,派周恩來、朱德和葉劍英去南京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舉行的國防會議。 10日,周恩來一行從西安乘飛機到達南京。這次南京之行的一個重要目的,仍然是商談中國紅軍的改編。要改編的不僅有紅軍主力部隊,還有湖南、江西、廣東、浙江、福建、湖北、河南和安徽八省的遊擊隊。 12日,蔣介石派康澤會見周恩來,對《中共中央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提出了許多無理要求,不同意宣言中提「民主」,要求一律改為「民用」;不同意提同國民黨獲得諒解,要求提共赴國難。周恩來當即表示,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 但是,時局突變,蔣介石的態度跟著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13日,日軍突然對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侵略者的炮火打到了南京政府統治的心臟地區。蔣介石看到了真正的心腹之患,他迫切需要紅軍開赴抗日前線。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