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祭盧溝橋 | 上頁 下頁
一五


  日本人一向蔑視中國人,這次有點不同。喜峰口抗戰的時候,二十九軍不軟,現在宋哲元擴軍備戰發展到10萬。真的打起來,關東軍雖然有實力,但準備並不充分。日本人沒有法,也得愣神琢磨一下。

  這大概就是戰爭契機!

  此時——11月12日,國民黨中央召開五全大會。親日派領袖汪精衛在11月1日被照相的記者孫鳳鳴刺殺(未死),以後,國民黨內部空前地團結,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各路諸侯都團結一致要求共禦外辱,蔣介石在大會上作了重要政策性演講,下錄具有結論的幾句,供讀者參考:苟國防演變,不斷絕我國家生存民族復興之路,吾人應從整個國家民族之利害為主要對象,一切枝節問題,當以最大之忍耐,在不侵犯主權限度之下,謀各友邦之政治協調,以互惠平等為原則,謀友邦之經濟合作……

  「質言之,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決不言犧牲!」

  第二天,蔣介石又接見了日本駐華大使有吉明,再錄幾段對白以饗讀者:

  蔣介石:「尊意了悉。凡違反中國國家安全主權,妨害中國行政統一之自治制度,中國均難容忍。近得華北當局及各種團體報告,無人希望自治或獨立,決不至發生事故,縱或人心有所動搖,予信地方軍人,必能服從予之命令,施以鎮壓,亦無庸中央用兵。華北自治,乃內政問題,今與貴大使相見,宜談國交改善之事。」

  有吉大使:「華北自治,固屬內政,但其對策如至破壞地方治安,則將涉及外交,日本與華有特殊之關係,自不能不關心……須磨君(總領事)自華北回來,知華北政要,希望自治,實基民意。」

  張群(當時任湖北省主席,汪精衛遇刺後,準備接任外交部長):「如日本召還土肥原,阻止多田駿赴濟,則自治運動,可以立熄。昨日華北來人報告,土肥原曾提共同防赤自治委員會組織方案,其中以土肥原為總顧向,可見自治之事,系由日本所鼓動。」

  以前,國民政府外交部次長唐有壬,會見日本大使時曾許以華北問題可以與中國問題分開,無疑鼓勵了日本人在華北放肆活動。此次蔣介石又明確表示華北問題是中國內政,無疑給日方吃了閉門羹,事情棘手起來,而且南京五全代表會委員,反日派占70%以上,都支持蔣的觀點,當時,日本當局並沒有以武力佔領河北的打算,固「塘沽協定」、「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的虛瞞手段皆見效,所以,此時也樂於一試,現在恫嚇未能奏效,日方又懷疑是否中國得到英國、美國的諒解,同時,又得到蘇聯的外援,所以憂豫起來。

  同時英美各國得到情報,天津駐屯軍司令官有計劃,準備強行接收平漢線黃河以此,隴海線徐州以東,津浦線徐州以北。華北鐵路關係到英國利益。關鹽稅收關係中國外債擔保。英美方面不斷向日本質詢,日本早與英美交惡,此事會惹起國際糾紛,以美國國務卿赫爾的話最為有代表性,赫爾這次簡短的演說,在他的回憶錄曾認為是自己50年外交生涯中最得意之作,不妨寫下欣賞:「關於近來華北方面之掙扎,其性質極為反常,其關涉甚重大,吾人所接報告內容雖有分歧,但一種改變華北之企圖,顯然在著力推動。華北之事,不僅關係中國一國,凡與中國有約之國家——美國,亦在注意此事發展,深望其不至妨及吾人條約上權利與義務。」

  聲明文字外柔內剛。文中無一字提及日本,而卻是美國在日本的「天羽聲明」,自1934年4月之後,對日本表示不滿的第一次文書,其與英國採取的平行進行方式使東京政府不能漠視。

  史學家曾評論說:

  「蓋三十年代之間,英美聯合對日,只須稍露風聲,日方卻步……惜乎不常見也!」

  其實英國政府暗示過中國政府「至於武力戰爭,英國決不參加,萬一中日交戰,英國立即遠避,中國不可空望幫助。」自然英國自有他的困難,當時納粹德國武力的日強,英國力不能敵,自顧不暇,所以畏懼戰事。可見當時英國在華北問題上也只能做到「質詢」,而不可能如日本方面估計的那樣「支持中國」。

  日本人今井武夫(曾任日駐華大使館北平武官助理,官至中國派遣軍總參謀副長)在後來評論華北局勢時曾用中國的一句俗語比喻:「麻杆打狼兩頭害怕。」

  可見華北局勢如何發展關鍵還在中國本身。用喜峰口抗戰形象塑造起來的二十九軍,天津人說:「那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個個都是滄州武師教出來的好武藝,大刀刷刷地,鬼子的人頭落得遍地都是。」說得有點玄乎,可人們信服,用現在時興的話比喻,有了「凝聚力」。天津人不看大報,但也知道蔣委員長發表了抗戰聲明,有了這抗戰聲明就好,中國有四萬萬同胞,一個殺一個,可日本不過七千萬人,殺光了他們,中國還剩下三萬萬多人哩!

  當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教授們不會看得那麼簡單,不會理解這是遊俠爭高低,行幫奪地面。大學教授們,是民之代表,國家的精萃,用現在的話講,是智商最高的一層,況且,中國歷來有尊崇儒生的習慣,他們說話,向來是對的。11月19日,也就是土肥原最後通牒的前一天,宋哲元在險境下想起了大學的教授們。宋哲元、秦德純、肖振瀛在中南海居仁堂召集了50多名大學教授座談。與會者強烈反對自治,要求宋哲元支撐危局。11月23日,20余名大學教授又在銀行公會聚餐,以聯名方式發表否認華北民眾要求自治或自決的宣言。不妨將其文錄下:

  「因為近來外間有偽造民意破壞國家統一的舉動,我們北平教育界國人鄭重宣言:我們堅決反對一切脫離中央組織特殊機構和陰謀舉動,我們要求政府用全國力量維持國家領土及行政的完整。」

  有名的人有北大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師範大學校長李蒸,北平大學校長徐誦明及教授胡適、張奚若、蔣廷黹、吳文藻、傅斯年等。

  此時,平津民氣振盪,青年學生紛紛組織團體,準備遊行示威,隨之發生「一二·九」、「一二·一六」學生運動。

  土肥原、多田駿也承認華北排日反滿運動空前高漲。多田駿後來調回東京參謀本部,在盧溝橋事變前後,力主「不擴大」,成為「不擴大」(戰爭)派的重要角色,主要理由就是日本必陷廣大中國人的反日泥沼,恐怕與1935年的教訓關係最大。

  11月18日,日本袖珍內閣對華北自治緩行決定通知以後,第二天,蔣介石已經得到了消息,馬上電告肖振瀛,告訴肖「土肥原並無代表日本政府資格,只代表他個人,不必與之談判。」當時宋哲元興奮得差點背過氣去,戎馬一生還沒得過如此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二天,肖振瀛召開記者招待會,向外交界、報界宣佈了此消息。會場雷動,各大小報紙都立即用通欄大字標題發出了號外。北平、天津街頭喧喧嚷嚷,爭購號外。土肥原自知無趣兒,土頭肥臉溜回天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