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六三


  淩晨,美軍大兵壓境,把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大樓圍得個水泄不通。天上,一架AC-130型巨型運輸機在盤旋,由武裝直升機開道,輪番掃射並伴有導彈攻擊;地上,一門門迫擊炮、坦克炮競相轟鳴,子彈、炮彈、地對地導彈如暴雨般傾瀉,國防軍司令部火光沖天,濃煙滾滾。巴拿馬防空軍實在忍無可忍,擊落了一架向下俯衝的美國飛機,這是唯一的戰果。誰知,隨著地面和空中的猛烈攻擊,美軍的AC-130運輸機從天而降,然後,隆隆的坦克從機腹下鑽出來,衝垮了通往司令部大樓的路障。一隊隊美國士兵尾隨著坦克、裝甲車沖入司令部大樓,但連諾列加的影子都沒有看到。瘋狂的美國兵一氣之下,放火燒了整座大樓。

  在美軍攻佔司令部大樓的同時,另一股突擊隊襲擊了諾列加的私人小型機場,炸毀了諾列加的專機。美海軍「海豹」突擊隊趁機偷襲了運河岸邊守衛諾列加專用船的士兵,炸沉了船隻,切斷了諾列加的空中和海上退路。

  第二路是從美國本土基地前往增援的第82空降師的一個旅,他們突然降落在巴拿馬的托裡霍斯機場。經過一番激戰,美軍迅速解除了機場國防軍的武裝。不久,第一批10架美軍C-141運輸機飛抵機場,運來了大批裝備。5時15分,第82空降師的後續部隊也迅速趕到機場,投入西部的戰鬥。

  第三路在運河西岸,由海軍陸戰隊的1個長槍連、1個輕型裝甲兵連組成,他們在第82空降師的支援下,控制了美軍空軍基地及周圍地區,並佔領了跨越巴拿馬運河的泛美大橋。

  第四路在巴拿馬運河北端作戰,由空降第82師一個營和從美國本土加利福尼亞基地出發的第7步兵師的一個營組成的「大西洋特遣隊」,一舉攻佔了巴拿馬第二大城市科隆和麥登大壩。

  直到這時,美國總統布什才想起給他認為「有必要瞭解」的外國元首通報一下這次戰況。

  就這麼簡單。美軍僅用了8個小時,就擊潰了巴軍的抵抗;僅用15個小時,就摧毀了巴軍所有的主要軍事設施,控制了巴軍的大部分兵營,推翻了諾列加政權;36小時後,在巴拿馬扶持了新政權,由美國支持的反對黨領導人在議會大廈宣誓就職新總統;48小時後,結束了主要戰鬥。

  一個主權國家,就這樣在短短的兩天裡,像做了一個噩夢似的被肢解又被重裝了。

  諾列加在哪裡?

  抓不到諾列加,美國的這次行動還能算「正義事業」嗎?

  晚8時左右,就在巴拿馬國家電視臺被火箭擊毀之前,廣播中傳出諾列加本人不到一分鐘的講話。他以平靜的語氣說:「這裡是諾列加……我向國防軍、全體巴拿馬人民致敬!我們絕不後退一步,必須抵抗,前進直到勝利……」

  勝利是不可能了,但他究竟躲在哪裡,的確讓美國人費盡了心機。其實,他躲在了一個國家的使館裡。第4天,他開著私人小車,攜帶著衝鋒槍和手槍,又去找梵蒂岡大使館的紅衣主教們避難去了,同去的還有32名官員。但是,風聲走漏,500名美國士兵和十幾輛坦克把大使館圍得水泄不通。100多名海軍陸戰隊員和空降兵在大使館的圍牆上構築了新的陣地,一會兒扔炸彈,一會兒放搖滾音樂,直搞得諾列加惶惶不可終日,連紅衣主教也承認上帝救不了諾列加。在四面楚歌聲中,諾列加在1990年1月3日的寒風中,走進了美國事先為他安排的囚車——美軍的大力神C-130巨型運輸機。

  從12月20日淩晨到次年的1月3日諾列加被迫投降,歷時15天的侵巴戰爭全部結束。據統計,美軍在這次入侵作戰中,僅亡23人,傷330人,被擊毀戰鬥機1架,擊傷運輸機14架。而巴拿馬國防軍和民兵共亡314人,傷124人,居民傷亡7000人,造成1.8萬人無家可歸。巴拿馬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5億美元。

  這場戰爭提供給人們思考是:單從高技術武器的運用上來講,它突出使用了隱形飛機和電子兵器,戰術上則採取超低空跳傘空降,這些都給人以新鮮感。同時,它包含著台下忙碌和臺上的臨場發揮,使傳統的戰法受到衝擊,未來的主戰場將發生移位,地面陸軍的戰場作用將受到嚴重挑戰。

  22. 「巴比倫雄獅」驚呆了世界。海灣狼煙再起。「沙漠風暴」席捲而來,「愛國者」大戰「飛毛腿」,「電子通道」顯神威。

  1990年8月2日,科威特邊界。

  淩晨2點,沉睡中的科威特突然被一場噩夢驚醒了,鄰國伊拉克以兩個師的兵力從東段突入科境,二梯隊3個師隨後跟進,海軍陸戰隊閃電般在科威特城附近登陸。5個小時後,伊軍攻入科威特城,包圍了埃米爾王宮。下午2時,伊軍完全控制了整個科威特。隨後,伊拉克宣佈科威特為伊國的一個省。

  當今世界,朗朗乾坤,伊拉克竟一口吞併了科威特,真讓整個世界大吃一驚。當然,號稱「巴比倫雄獅」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之所以斷然採取入侵行動,也是事出有因。

  伊拉克與科威特的邊界爭端由來已久。科威特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縣。1961年科威特宣佈獨立,當時伊拉克沒有承認,之後兩國邊界衝突不斷。伊拉克雖是海灣強國,但出海口只有50公里而且受到科威特兩個小島的阻攔,伊拉克提出要這兩個島,被科威特拒絕了,薩達姆十分惱火。更讓他不能忍受的是科威特的石油儲量達92.3萬噸,居世界第五。多年來,科威特的石油連年超產,造成世界油價猛跌,給伊拉克造成了很大損失。特別是科威特的一個大油田與伊拉克的一個油田同屬一個地質構造,科威特大量開採,就使原油流入到科威特一邊。伊拉克不能容忍這種「偷油行為」,於是,就對科威特動了武,並以此確立自己在海灣的強國地位,掌握對西方鬥爭的主動權。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