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五七


  阿根廷的主要戰艦、作戰飛機和「超軍旗」式戰鬥機、「飛魚」導彈這些高技術武器與強大的英國特遣艦隊頑強對抗,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這些兵器都是從法國進口的。在馬島戰火燃起時,阿根廷國防部寄希望於法國交付的9架「超軍旗」、10枚「羅蘭」地對空導彈和9架「美洲豹」式直升機。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阿軍用來對付英軍的多種導彈和通訊電子干擾設備都是從英國人手中買來的。戰爭一爆發,歐洲共同體10國聯合對阿根廷實行武器禁運,連西德和荷蘭已準備交貨的4艘軍艦都化為了泡影。至於阿根廷的昔日盟友美國甚至還向英國提供了空軍基地、偵察衛星照片、通訊衛星數據和油料。阿根廷斷了軍援,實際上就是斷了後路,斷了取勝的唯一希望。

  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不得不使用已過期15年之久的炸彈去攻擊英國軍艦,致使阿根廷飛行員冒死投向英國軍艦上的炸彈因為超過儲存期限,或者沒有按要求安裝引信,結果擊中目標後沒有爆炸,使多艘英艦死裡逃生。

  馬島海戰還向人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海空協同是現代高技術海戰的基本特徵。在現代海戰中,制海權的取得,並不能單純地靠水面艦艇或水下艦艇,而是要靠海空等諸軍兵種的密切協同。應該說,阿根廷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在馬島海戰中表現不凡,包括擊傷「無敵」號航母和擊毀「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等10餘艘英國軍艦,但由於失去了海軍的配合,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成了孤軍奮戰。而反觀英軍,由於海空密切配合,高度協同,牢牢地掌握制海權,為馬島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高技術兵器在戰爭中雖然佔據著重要位置,但人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馬島海戰中,從技術上說阿根廷的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處於明顯劣勢,但其飛行員面對英艦密集的防空導彈和高炮組成的火力網,仍能不斷衝破英機攔阻,向英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為了躲開英艦雷達,他們駕機貼著海面飛行,有些飛機被敵艦擊傷,竟毅然撞向敵艦,與之同歸於盡。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才給予英軍以沉重打擊。正如人們看到的那樣,若不是阿軍打完了5枚「飛魚」導彈再也無法補充,真說不定戰爭的勝家該屬￿哪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技術廝殺的戰場上,一些並不先進的武器卻也派上了用場。如英潛艇擊沉「貝爾格拉諾」號巡洋艦時,發射二戰時期的MK-8型魚雷,竟然將其擊沉。可見,將傳統武器裝備與高技術兵器合理編配,取長補短,就能取得最大的效能。

  19. 格林納達,一個彈丸小國,竟引得美國大動干戈。殺雞用牛刀,讓你知道牛刀的厲害。8天耗資2億,美國人說:值!

  1983年10月25日,當代世界超級大國美國出動一支以陸海空三軍組成的快速機動部隊,對一個多災多難的弱小國家——格林納達,進行了突擊式的武裝入侵。美軍摧垮了格林納達的軍事抵抗及所有軍事設施,佔領了首都聖喬治,推翻了其政府,並在8天內全部結束戰爭。

  格林納達是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個島國,面積只有344平方公里,在一般的地圖上連國名都標注不下。但在世界軍事家的眼裡,它的戰略地位卻極為重要。它東臨大西洋,扼守加勒比海要衝,是太平洋經巴拿馬運河出入大西洋的門戶。格林納達原是印第安人的居住地,他們世世代代在島上刀耕火種,哥倫布第三次遠航美洲時曾到過該島。17世紀初,英國人曾試圖侵入,由於土著居民的反抗而未能得逞。後來,法國人用了3把斧子、幾顆玻璃球和2瓶劣質白酒,便「買」下了該島。1762年又被英國人奪走,直到1974年才正式獨立。

  1979年,國內「新寶石運動」的領導人發動武裝政變,推翻了親西方、親美國的政府,奉行同蘇聯、古巴發展密切關係的政策,同時對周圍的東加勒比國家「輸出革命」。在蘇聯、古巴的援助下,格林納達成立了「人民革命軍」和民兵隊伍。1980年以後,蘇聯、古巴工程兵援建大型現代化機場,建成後,蘇、古大型飛機可以進出。然而就是這個機場惹下了格林納達的「殺身之禍」。機場跑道長達3000米,一旦改為軍用,蘇聯、古巴的戰鬥機可以進駐,必將擴大蘇、古在該地區的影響。美國認為,這已威脅到美國在加勒比地區海上石油運輸線的安全,將會影響到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一直尋機除掉這個「心腹之患」。美國總統裡根就多次聲稱,要採取「一切必要的行動來教訓格林納達」。

  迫於美國的威力,格林納達總理畢曉魯開始調整對外政策,在繼續同蘇、古保持密切關係的同時,試圖同美國改善關係。1983年初,他去美國訪問,同裡根就改善兩國關係問題進行了會談。畢曉魯的做法遭到了國內親蘇派的反對,政府軍司令奧斯汀和副總理科爾德於10月13日發動政變,將總理畢曉魯軟禁,後秘密處決。在全國一片混亂之際,10月20日,軍方接管政權,成立了以奧斯汀為首的革命軍事委員會。第二天,東加勒比國家組織開會,要求美國採取軍事行動。

  美國終於找到了戰爭的藉口。22日,布什副總統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在討論黎巴嫩局勢的掩護下,以應加勒比各國的「緊急要求」和「保護美僑」為藉口,決定對格林納達採取入侵行動。當晚,美國防部就制定了作戰計劃。於是一個代號為「暴怒行動」的戰爭入侵便開始了。

  「暴怒行動」的總指揮為大西洋總部司令韋斯克·麥克唐納海軍上將,戰場指揮官為第二艦隊司令梅特卡夫中將。參加入侵的部隊有:一個約1900人的海軍陸戰隊加強營和「海豹」特種分隊,搭乘5艘兩栖艦船,配有CH-46、CH-53、UH-1直升機和武裝直升機等30多架;空降登陸部隊是駐美國本土的第82空降師5000多人和陸軍特種部隊第75團的兩個別動營700人;擔任掩護和支援任務的是第22航空母艦戰鬥群,其編成有排水量為7.8萬噸,載有85架攻擊機和眼鏡蛇式武裝直升機的「獨立號」航空母艦以及另外5艘戰鬥艦艇。入侵部隊的總人數達8000人左右,艦上人員約1萬人;各型艦船15艘,總排水量為12萬噸以上;三軍各型飛機和直升機總架數在230架以上。它們都是美國「快速部署部隊」的組成部分。同時,為了顯示入侵部隊的國際性,美國還集結安提瓜、巴巴多斯、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多米尼加、牙買加、聖克裡斯托弗等7個加勒比小國,組成約300人的所謂聯軍,其實有些國家只派了幾名警察而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