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血火海洋 | 上頁 下頁
三三


  接受美國贈艦,是援引美國戰時的「租借法案」,即「保證對英國和所有被軸心國侵略的國家予以戰時援助」的規定,由中美兩國商定的。按照美國《512法案》,美國將向中國贈送271艘艦艇,但實際只接收了131艘。在美國流行一句名言,叫做「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給中國國民政府軍事援助,但條件是要有美國顧問團參與監督,並規定不得聘用或接受第三國的軍援和軍事顧問。在此協定下,美國便冠冕堂皇地介入了中國內政,使中國的主權受到極大傷害。美國給中國推銷的這部分剩餘軍事物資,都有明顯的美國標簽,艦艇都分別在艦名前面冠以「中、美、聯、合」4個字,並規定「30年內,中國所有海港,美國艦皆可自由出入使用」,「中國全部領土,全部事業一律對美國開放」,「一旦戰爭發生時,美國與中國將共同使用青島海軍基地」。在中國人民的三年解放戰爭中,美國就直接或間接參與了中國內戰,造成了嚴重後果。

  1949年初,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面臨全面崩潰,抗戰後重建的國民黨海軍,也從內部開始分崩離析。一些有進步思想的官兵不願在美國的控制下過寄人籬下的日子,更不願走消極逃亡的道路,紛紛率艦向解放軍起義投誠。從1949年2月到12月,共有艦艇起義14起,人員集體起義2起,投誠1起,起義失敗4起,起義艦艇97艘,官兵3800余人。

  第一艘起義的艦艇是「黃安」號。這是一艘接收日本本土的護航驅逐艦,排水量745噸。1949年2月12日,濟南已經解放,青島的解放指日可待。當時正在青島搶修的「黃安」號準備南逃,以中尉艦務官鞠慶珍為首的進步力量,趁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之夜艦長下艦回家過節之機,出其不意地駕艦起義。駐在青島的美國第七艦隊發出信號詢問:「到哪裡去?」回答是「避風」。美艦很是納悶,本來並無大風,避什麼風?但再問話時「黃安」號卻拒絕回答。美艦上的值更官發現這可疑情況,想進行阻止,但又覺得吃不准,只是向港口進行了報告。「黃安」號駛出港口,全速南下。13日黎明順利到達解放區的連雲港,開創了國民黨軍艦起義的先例。

  在所有起義、投誠事件中引起最大影響的是「重慶」號在吳淞口起義。「重慶」號巡洋艦是英國1948年5月移交給中國國民黨政府的1艘輕型巡洋艦,標準排水量為5200噸,總馬力6.4萬匹,最高航速30節以上,其主炮為152毫米雙聯裝炮3座,副炮為102毫米雙聯裝炮4座,另有高射炮、機關炮8門,三聯裝魚雷發射管2座,作戰能力相當強。「重慶」艦是國民黨海軍的「王牌」軍艦。1949年2月25日淩晨,該艦的愛國官兵毅然舉行起義,駕艦離開吳淞口北上,於次日上午到達解放區山東煙臺。「重慶」號起義成功,中外震驚,它首先在國民黨內部引起軒然大波,海軍總司令桂永清被蔣介石罵得狗血淋頭。英國政府更是心中不平,它和美國一樣把贈艦作為一種籌碼,用來控制中國當局為推行他們的戰略服務,沒想到一不小心軍艦就開到了敵對方。英國惱羞成怒,決定提前收回租借給國民黨政府的「靈甫」號驅逐艦,以資防範。這無疑等於給國民黨政權釜底抽薪,蔣介石為了給英國人點面子,便下令空軍把「重慶」號炸掉。

  3月3日,國民黨空軍在充分偵察之後,派出4架美國造的B-24式轟炸機飛臨「重慶」號上空,艦上高射炮立即進行自衛射擊,敵機扔下12枚重磅炸彈後逃走。由於煙臺駐軍沒有防空部隊,「重慶」艦處境危險,中共中央決定把「重慶」號開往東北解放區的葫蘆島,並派兩個高射炮連保護。這時,美國的潛艇不時來到葫蘆島海面偵察,刺探「重慶」號和防空情報,並指揮國民黨空軍進行轟炸。3月18日晨,國民黨空軍偵察機首先來犯,緊接著每隔20分鐘就飛來一隊轟炸機對「重慶」號狂轟濫炸,連防空的高炮陣地也在劫難逃。「重慶」號右舷被炸開一個3米多的大洞,艙內起火,裝備被毀,官兵們奮力撲救,才算保住了軍艦。但是,下午4時左右,國民黨空軍的飛機又來犯,「重慶」號中彈多處。為了保存海軍建設的人才,只好「留人不留艦」。當晚,幾名水兵打開了前後機艙和彈藥庫的海底門,「重慶」號緩緩下沉,3個小時後沉沒在碼頭附近。

  起義規模最大的是在南京江面起義的國民黨第二艦隊,這是由周恩來親自主持策劃的。當時在上海的地下黨人同國民黨第二海防艦隊司令林遵會晤,決定擺脫國民黨指揮,投奔光明。1949年4月23日淩晨,桂永清在逃離南京前緊急召見林遵,威逼利誘他把艦隊撤到上海。林遵不為所動,返回錨地之後,便同旗艦艦長吳建安商量,隨即召開艦長會議,討論去留問題。會後反對起義的一部分軍官率艦東逃,林遵率「惠安」等30艘艦艇、1271名官兵勝利起義。當晚,解放軍渡江攻克南京。

  國民黨海軍人員起義後,大多加入了新中國人民海軍的行列,在人民海軍建設史上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由於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已舉世公認,臺灣海軍已成為中國境內的一支地區性海軍,從此,人民海軍擔負起了保衛祖國萬里海疆的重任。

  我們生存在一個蔚藍色的星球上,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類理性地認識海洋、走向海洋的時代裡。

  人類為爭霸海洋所施展的百年炮艦論衡,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人類為爭奪海洋資源所展開的新一輪海上較量,已經拉開了帷幕。

  世界上每一個封閉的內陸國家,都夢想著有一個出海口,但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夠實現;地球上任何一個瀕海國家,都夢想著擁有一支無可匹敵的遠洋艦隊,也並非每一個瀕海國家都能夠擁有。

  一支強大的遠洋艦隊,曾經使那些帝王君主令利智昏,走上向外擴張、稱霸世界的窮途末路;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更是發展中國家捍衛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重要手段。

  隨著冷戰時代的結束,一場毀滅世界的「核大戰」將逐漸在人們的意識中封存。毀滅了地球,人類的歷史也就完結;致力於開發海洋,才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由之路。但是,已習慣于炫耀武力,用炮艦來保護和攫取海外利益的超級大國,正以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為支撐,向世界發揮著核威懾所起不到的作用;在地球的另一端,慘痛的歷史和嚴酷的現實,推動著發展中國家向著建立與國力相適應的現代海軍邁進。

  軍艦,作為國家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同海洋資源的控制和爭奪聯繫在一起,遠洋艦隊的戰略價值越來越被世人所重視。

  然而,未來海上局部戰爭並不都是發生在超級大國同弱小國家之間的海洋爭端中,在瀕海國家的周邊海域更潛伏著發生武裝衝突的危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