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抗戰狙擊手 | 上頁 下頁
八四


  有一種力量

  ——《抗戰狙擊手》編輯手記

  最近發現了一個帥哥,是新出名的歌手。他剛在比賽中失了利,網上竟有如此多的粉絲,愛他愛得要死,哭得嗚嗚的。還發了他很多照片,確實很帥,很特別。

  手裡正在編《抗戰狙擊手》。瞄一眼帥哥,又接著看狙擊手,看完狙擊手又看帥哥,看著看著不服氣了,俺們的蕭劍揚——嘿嘿,兩者沒有可比性嘛。

  但是還是忍不住比。

  要說帥,蕭劍揚清瘦、清澈、清新、輕靈,那種氣質一般的演員是難以勝任的。看現在拍的戰爭片,經常會覺得假,裡面的人都不像是當時的人,因為那種淳樸可愛的氣質現代人難以具有。總覺得蕭劍揚有點像令狐沖,略帶憂鬱,又充滿靈性。

  我一直給獨孤手說,你這個題材選得好,狙擊手,一個人,一杆槍,不露聲色,彈無虛發,冷靜,孤傲,神秘,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感覺。

  他只是呵呵地笑。

  男人對槍的崇拜是與生俱來的,武器直接代表著力量,代表著對這個世界的征服。沒有一個男孩是不愛槍的,也沒有一個男人不在骨子裡渴望像狙擊手那樣,一槍一個,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這好像有點暴力傾向。世界原本就是如此。攻擊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尤其是男人,力量就是生存的基礎,就是繁殖的保證。男人對武器的酷愛,完全出自基因的需要。

  人天生都有暴力傾向,但只能以適當的方式爆發。兩口子吵架,砸一個茶杯很平常,砸一個電視損失就大了,儘管後者效果好一些,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撿一個便宜的砸,因為人都會權衡利害得失。閱讀戰爭故事,看法制新聞,打槍戰遊戲,聽搖滾,到足球場去暴吼,這些都是相當於砸一個茶杯的事。能量釋放了,人也就平和了。

  這就是暴力美學的合理性。

  蕭劍揚愛槍,槍就像他的命,人不離槍,槍不離人,如影隨形,就像古代的劍俠一樣,愛劍如命。

  作者網名叫「獨孤手」。獨孤手——獨孤劍——蕭劍揚?他寫的時候心中也有大俠的影子?

  不過這一點作者不承認。曾問過獨孤手,他說並不想寫得太金庸化,他追求的是海明威式的,冷靜,硬朗,含蓄,冰山只露一個角出來。

  其實,這一點並不是太好把握,在我看來,他常常是寫著寫著,情不自禁地就會激動起來,結果把讀的人也搞得很激動。比如「筆桿連長」犧牲一節,我自己認為那是全書最精彩的情節之一,看到那裡,忍不住熱血奔湧,竟至潸然淚下,半天回不過神來。

  看來,用什麼風格寫,也不是個絕對的問題。筆隨心動,情之所至,自然而然就會有神來之筆。

  作者為什麼會有這個心呢?除了他是中國人以外,恐怕和身世有關。書的引子裡有一段話:

  「我的外祖父被日本兵從天津漢沽的家中抓走。他當時是天津郊外漢沽火車站的鐵路職員,而真實的身份是抗日組織的地下聯絡員。幾天前他救護了兩名負傷的抗日戰士,一個漢奸告發了他。

  幾年後,望眼欲穿的一家人才得知了外祖父最後的下落:他在被關押的東北某礦山組織了越獄。越獄成功了,他卻倒在了返回關內的風雪路上。」

  開始我以為這是為了寫小說而設計的一個開頭,後來問了獨孤手,他說都是真的。

  原來如此。他是個烈屬。

  可以說,國恨家仇,凝聚在這本小說裡。

  難怪讀起來氣很足。

  前幾天古古找了個畫插圖的,畫了個樣稿來。蕭劍揚的形象畫得有點歐化,感覺是高大、硬朗那種類型。其實文字中的蕭劍揚並不給人強硬的感覺,很多時候,你感覺他像個孩子,那樣的單純、善良、樸實,又是那樣的靈巧,言語不多,甚至有點靦腆,讓人心痛。

  但越是這樣,他的憤怒,他的射擊,他的流血,他的恐懼,他的復仇,他所有的戰鬥,才那樣地讓人牽腸掛肚,他射出的每一槍,撂倒的每一個鬼子,才那樣的令人快意。

  後來作者找了一些老照片,供畫圖參考。我看其中一張照片上一個小戰士就很像蕭劍揚。照片是兩個中國軍人押著一個日本俘虜,俘虜蹲在地上,臉上仍有蠻橫之氣,兩個中國軍人則冷眼對著他。其中右邊一個小戰士,瘦削,清秀,怎麼看都覺得有種高貴的氣質,平靜,莊重,握槍的身姿特別協調,甚至有種優雅的感覺——

  他就是蕭劍揚!

  不知這種味道畫不畫得出來。

  蕭劍揚的酷,不是現在那些在臺上唱著情歌的小明星所能比的。

  他的酷,有一種真正的力量。高貴來自于正義,為正義而戰的武器,就脫離了血腥而變得令人崇敬。

  一個人,一杆槍,打鬼子。槍林彈雨之中,千鈞一髮之際,瞄到一個,撂倒一個,瞄到一個,撂倒一個,那是何等的痛快,又是何等的氣概!

  這股氣是一個民族的血氣,是一個民族在那場奇恥大辱、生死存亡中沉澱起來的,它幾十年來一直回蕩在每一個人的內心,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中奔湧。

  整個抗日戰爭,中國人傷亡高達3500多萬。3500萬,幾乎相當於當時中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了。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死傷於這場野蠻的侵略,血海深仇啊!何況現在還有很多日本人有賴帳的企圖。誰能咽下這口氣?!

  打鬼子,他就是我們的英雄!

  所以鐵絲們會望眼欲穿地盼著作者快寫。

  這本書最初是發在網上的,寫一段發一段,寫了三年,發了三年,居然很多鐵絲就等了三年。現在點擊率已經到300多萬了,恐怖!

  「鐵絲」這個詞非常好。鐵絲不僅崇拜的偶像比粉絲的硬氣,而且鐵絲本人也比粉絲堅定。軍事論壇裡真還有這樣一批人,三年如一日地關注著《抗戰狙擊手》,讀帖,頂帖,轉帖,讓它遍地開花。現在不光是國內的論壇,好多海外論壇都有轉載,而且置頂——都是鐵絲們搬運的!

  想來獨孤手一定感到很幸福。這也是網絡作家不同于傳統作家的地方——可以更多地感受到讀者的存在。

  書已經編好,要出了。但是突然對鐵絲有點缺乏信心——粉絲可以狂熱地為偶像掏錢,鐵絲不知道會不會買這本書?關鍵是沒有人來炒作這件事,鐵絲們都各自為陣,彼此互不通氣,沒有後援團、歌友會之類。媒體上也沒有戰鬥英雄成天晃來晃去。所以做這個題材還是有點冒險的。在和平年代,英雄都到官場、商場、情場上去了,俺們的蕭劍揚,可憐戀愛好像都還沒有談過,現在的年輕人,會買帳嗎?

  說到談戀愛,那時的戰士大多都是沒談過戀愛的。對了,蕭劍揚年齡是多大?我印象中就是十八九歲吧。那時候的小戰士多了,還沒有享受過男歡女愛,很多人就戰死沙場。哪怕像二排長何進財這樣的老兵油子,開口就是一個「操」,有一塊大洋也要先把窯子逛了,但是他戰死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心酸。

  一直嚷嚷著要進南京城了,秦淮河水都是胭脂染膩了的,何進財說起南京就唾沫星子亂飛。但是他進南京的惟一使命就是為了保衛南京。他確實進了南京,但全部的活動就是守城,在城牆上和鬼子拼命。就是修工事、挨炮彈、射擊、拼刺刀、聲嘶力竭、血淋淋、負傷、負傷、負傷……慘烈啊,一身正氣!直到死,他也沒有見到半個窯姐,更沒有踏上半步南京的繁華街市。直到死,他都不知道曾經滿心嚮往的南京,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但是直到死,他也沒有半步退卻,沒有半個「冤」字!

  我又開始堵得慌了。

  常常都有想流淚的感覺。

  想到那些逝去的生命,想到那種民族危亡的悲壯時刻,心裡有一股氣直往上冒。

  獨孤手有一段話寫得好:

  「提起68年前的今天,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那座屍山血海的石頭城,想到的是那數十萬慘遭屠戮的中國生靈。

  其實,在當年的南京,無論是在城外的淳化鎮、雨花臺,還是在城頭的中華門、水西門,甚至在城內的中山大道,中國的戰士們都曾進行了堅決而慘烈的抵抗,並給入侵者以沉重的殺傷。

  時間流逝了68年,人們記住的往往是被屠殺者們如山的白骨和悽楚的悲鳴。

  但戰士們抵抗的鮮血和不屈的呐喊,我覺得更不應忘懷。

  一個隻知道舔拭傷口、對影垂淚的民族,是沒有出息的民族。

  尊嚴,並不能靠哭訴與哀憐而得到。

  面對不義和殘暴,選擇只應有一種——戰鬥!」

  我想把這段話放在封底或者勒口上,以向當年那些偉大的中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魯稚
  2005年10月28日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