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抗戰狙擊手 | 上頁 下頁
三五


  在當年淞滬戰場上的中國軍隊中,有一支重炮部隊——炮兵第10團。

  該團是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一支炮兵部隊,也是中國第一支全機械化重炮部隊,裝備24門德制32倍口徑150毫米重榴彈炮。

  這種FH18重型野戰榴彈炮,在當時屬國際第一流的先進水平。

  當年德國國防軍裝備的是30倍口徑的sFH18重榴彈炮。口徑:150毫米;炮管長:4440毫米;戰鬥重量:5512公斤;炮口初速:495米/秒;射程:13.250公里;射速:4發/分鐘。

  而中國炮10團的32倍口徑的重榴彈炮,射程比德軍的還要遠2公里左右。

  據參加淞滬會戰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2旅第4團第2營營長賈亦斌(此君曾於1949年在溪口差點刺殺蔣介石)的回憶:他在11月從上海撤退的過程中,曾看到一個現代化的重榴彈炮團,因公路橋被埋了雷,只好將150毫米重榴彈炮全部推入河中。

  蕭劍揚所見的8門大炮,應是一個重炮營的編制。(炮10團是3營6連制,共24門炮。)

  嘮閑嗑——聊大天,相當於四川話的「擺龍門陣」、北京話的「侃大山」。

  賊多——熱河一帶的方言,很多。(東北話中也常見。)

  白乎 ——北方方言,講述的意思,有點「信口開河」的味道。

  中山大道——為迎送孫中山的靈柩到中山陵安葬 ,當時的國民政府於1928年8月,動工興建了一條大馬路,原名迎櫬大道,後定名中山大道。

  中山大道全程約15.22公里,據說比當時號稱「世界第一長街」的紐約第五大街還要長。

  熱河——民國時期的一個省,轄境包括今天河北、遼寧、內蒙古各一部分。省會承德。

  二四式重機槍——民國時期國產重機槍,於1935年(民國24年)研製,所以叫「二四式」。

  馬克沁水冷式,以德國的MG08式為基礎,同時吸取了英國Vickers式、德國1909式外銷型、俄制M1910式的部分優點,在細節上作了一些簡化(比如槍架)。總體性能不遜色於德國原版。

  該槍主要由當時的金陵兵工廠生產,該廠位於南京城外的雨花臺附近。

  1933年,在佔領了山海關、九門口之後,日軍於2月17日下令開始進攻熱河省。日軍第6、第8師團和第14混成團旅及偽軍,分三路發起攻擊。

  張學良指揮下的中國軍隊抵抗不力,開魯、赤峰、朝陽、淩源、承德相繼淪陷。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協定》簽字,實際默認了日本對東三省和熱河省的佔領。

  整補——對戰損比較大的部隊進行整理、補充。

  麻櫟——山毛櫸科落葉喬木,高可達25米。廣布於我國各地,在南京附近的落葉、常綠混交林帶有大量分佈。

   ——偷偷溜走(在東北話中常用)。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我們所熟知的黃埔軍校,在其發展史上,它有過多個不同的正式名稱。

  1924年在廣州成立之初,叫做「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1926年3月,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黃埔六期、七期的校址,有黃埔本校、南京本校之分,前者位於廣州,後者位於南京。

  1928年3月,南京國民政府將南京本校命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1928年5月,李濟深以中央政治會廣州政治分會的名義,將黃埔本校改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

  1929年9月10日,蔣介石曾以國民政府的名義,將「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改為「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

  1930年9月7日,蔣介石電令:「在第七期業後,埔校著即停辦。」10月24日,位於廣州的黃埔本校徹底結束。

  至此,中國只剩下了一個位於南京的黃埔軍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

  連附——正式的名稱是「連部附員」,連長的助手,平時主要負責訓練及一些日常事物,作戰的時候協助連長指揮。不是副官。附員的軍銜一般偏低。總體說來,一支隊伍既有副職,又有附員的情況比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

  當時的連級指揮官手中有一面小指揮旗,稱作「手旗」。接過連長的手旗,即繼任連長一職。

  畢連長教的這首歌,叫做《救國軍歌》,冼星海作曲,塞克作詞。

  抗日戰爭爆發後,這首歌在抗日軍隊中廣為傳唱。比如國民革命軍第13軍的戰地服務團,就在士兵中教唱這首歌。

  這首歌的旋律簡潔明快,雄壯有力,曾激勵過無數中國人奮起抵禦外侮。

  瓜批——四川方言,混蛋。

  唐司令長官——當時的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他曾於1937年11月27日對報紙發表講話:

  「本人奉命保衛南京,至少有兩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于南京保衛戰中;第二,此種犧牲定將使敵人付出莫大之代價。」

  圓蛋蛋樣子的手榴彈——英國的米爾斯(Mills)手榴彈。

  它於1915年由英國炸藥工程師Mills設計而成。它的許多設計思想(比如發火機構和延期機構),被後來數十個國家的上百種手榴彈所採用,影響深遠。

  米爾斯手榴彈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使用。

  當時中國的抗戰主力部隊並不是以米爾斯手榴彈為主要裝備,但在一些軍官的手中保有少量的該種手榴彈。比如據史料記載,南京保衛戰中,在教導總隊的連級軍官身上,就出現過該種手榴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