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
一五三 |
|
20年前,陳紹寬作為北洋政府的海軍代表,隨英國海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英國海軍界一些人士在戰火中結下了私誼。今日戰火在東方爆發,號稱世界第一海軍大國的英國無法參加,但他們對瘋狂擴張海軍的日本深為厭惡,對中國的抵抗充滿同情。 「陳,中國軍隊不能沒有海軍。以你的經驗和智慧,中國海軍是會有所作為的。願我們能在今後的勝利中歡聚。」 「中國海軍弱小,不可與日本人硬拼。內河作戰也許你們行……」 「今後中國海軍的發展,我們願鼎力相助,歡迎你把那些像你一樣肯吃苦而富有使命感的海軍送到英國來培訓。」 熱情的言語、美好的祝福令他感動,卻無法令他激動。他瞭解自己的海軍,更瞭解那個比中國海軍不知強大多少倍的日本海軍。 日本海軍自1905年大勝俄國海軍後、一躍而為太平洋上的海軍大國。四面環海的日本,對海軍的發展格外青睞。 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從中漁利,海軍實力迅速增長,當時甚至引起了英、美海軍霸主的恐懼。 1922年華盛頓裁軍會議上,英、美聯手作梗,通過了美英日德意海軍比例限額,「按5∶5∶3∶1.75∶1.75的比例限定5國海軍噸位。彈丸小國日本成了僅次於英、美的世界第三海軍大國。誰知日本海軍的胃口並不是要坐第3把交椅,而是千方百計要坐到首位。簽字代表回到東京後,立刻被罵為日本國賊,險些喪命於一些力主擴軍的軍國主義暴徒之手。 但字已簽了,日本就必須守約。之後,日本海軍在限制噸位的同時,努力在戰艦性能上下功夫,始終瞄著英美海軍不放。 至1936年,在屢次三番要求英美調整噸位限制方案失敗後,日本公然退出了華盛頓條約。日本海軍的發展從此進入無限制時代,海軍力量很快便急劇擴張起來。 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經過一年衝刺,實力已接近英美海軍。據戰後日方自己公佈: 「1937年6月調查,日本海軍已擁有285艘艦艇。主力艦為10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12艘重洋艦、13艘輕巡洋艦、70艘驅逐艦、44艘潛艇、2艘水上飛機母艦、5艘潛水母艦等,總噸位達115萬3千餘噸。此外,還有包括2艘肮母、2艘戰列艦的37艘艦艇正在建造中。如此龐大的海軍既令各國海軍恐懼,又令他們羡慕。 陳紹寬身為中國海軍元老,對日本海軍了如指掌,他是既羡慕,又嫉妒,中國是一個有萬里海岸線的大國,海軍原也應該如此,但應該的事並未成為現實。 飛機在雲層中平穩地飛行著。窗外,茫茫雲海純得令他有一種超脫凡塵的虛幻感。茫茫人世,一切本該靠自己,但當時的中國卻沒能使自己富強起來、壯大起來,他的海軍,也因此一直在似有似無的困境中苦苦掙扎。 滿清末年,西方列強的艦炮震醒了大清帝國,海軍終於有了自己的衙門。甲午戰爭前,朝野有識之士終於看清了抵禦中國的大患——日本,海軍將首當其衝。建造造船廠、花大把大把的銀子自西方購買戰艦,清帝國的海軍夢終於漸漸步入現實。但一場甲午大海戰不僅使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更打碎了剛剛興起的海軍夢。從此中國海軍一厥不振,日漸衰頹。 及至1937年大戰爆發,中國海軍艦船噸位不足6萬噸,噸位最大者不過3000噸,最小者僅三五百噸,且艦船陳舊過時。中國海軍較40年前的北洋水師,裝備來見改善。更要命的是,就這麼點兒可憐的海軍還處在四分五裂、各自為政的狀態。以這種弱小的海軍抗擊超過自己20倍之上的日本海軍,勝敗早在註定中。但無論勝敗,陳紹寬都欲使海軍在這場民族之戰中發揮最大效力。 回到南京,陳紹寬便率海軍投入到統帥部全面備戰中。7月底,日本大使館武官來到海軍部,威脅陳紹寬說:「如果中國海軍保持中立,則日本海軍可以不攻擊中國艦隻;相反,如果違反嚴守中立的狀態,那麼中國海軍將受到毀滅性打擊。」 日本武官的話觸到了陳紹寬的痛處。6年前「一·二八」淞滬抗戰時,19路軍與日本人大戰虹口,陳紹寬原準備拼盡熱血,助陸上弟兄們一把。國家養兵千日,此時不戰更待何時?但蔣介石卻給海軍發來電文:「保持鎮靜,聽候命令。」可參戰的命令直到仗打完也沒傳來。 海軍見死不救,任日軍艦炮攻擊中國軍,19路軍不幹了,中國人不幹了。全國各界紛紛把攻擊矛頭指向了陳紹寬,更有甚者,在4月召開的國難會上,國民黨高層人士丁默村、李根源等42人提出臨時緊急動議,要求取消海軍部,罷免海軍高級官員,以謝國人。陳紹寬伸了伸脖子,還是艱難地咽下了這口惡氣。 今天,日本人追上門來還想再討便宜,陳紹寬舊賬老賬一起算,當下硬碰硬地把日本人的威脅頂了回去。 8月9日,上海「虹橋機場事件」,使蔣介石清楚地看出日軍發動上海戰役的企圖。老蔣這回是想通了,反正是一打,與其坐等挨打,還不如先下手為強。當天,他急令陸軍第87、88師增援上海,並封鎖黃浦江;同時指示陳紹寬迅速將軍艦和徵用的輪船開往江陰水道,構築阻塞封鎖線,乘機堵死已馳入長江內河的日本海軍第11戰隊的10餘艘戰艦。不料這一計劃被參加會議的行政院秘書、漢奸黃浚洩露給日本特務機關。中國海軍在未獲命令的情況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日艦倉惶逃出了長江。 中國海軍喪失了先發制敵的有利戰機。 8月11日,海軍部接到封鎖江陰水道的命令。 當晚,陳紹寬登上了「寧海」號巡洋艦,率第一艦隊主力艦「平海」、「寧海」、「海容」、「海籌」、「應瑞」、「逸仙」等艦艇馳赴江陰。與此同時,江陰下游的江面上,炮聲隆隆,火光翻騰,「綏甯」、「威寧」號炮艇奉命一路西上,一邊將身後的水道航標逐一轟毀。中國海軍既然無力與日軍決戰,還不如索性讓長江從作戰圖上消失。 8月12日,陳紹寬率部抵達江陰,開始了令海軍痛心無比的沉船封江行動。20艘被徵用的商船以及「通濟」、「大同」等8艘老式軍艦,在拆除艦炮後,隨著陳紹寬一聲令下,逐一沉入江陰水道。 望著漸漸下沉的戰艦,「通濟」艦艦長嚴壽華雙眼湧出了滾滾熱淚。 陳紹寬理解他,理解一個者海軍失去戰艦的痛心。 8月7日,陳紹寬在海軍部召見嚴壽華時,指著地圖說:「目前局勢萬分緊張。為了阻止日寇打開我長江東門——江陰,溯江西上,配合其駐紮在長江流域的淺水炮艇部隊和武裝僑民等進攻漢口、南京,最高國防會已批准我部計劃:集海軍全部為一個集團,封鎖江陰航道,配合陸上友軍拱衛南京,保衛我長江運輸線。」 說著,陳紹寬自己已先悲傷起來:「『通濟』訓練艦是我海軍將才的搖藍,多少人都是邁過它才走上一艘艘戰艦的。但今日,它不得不由我們把它沉入江底。」 嚴壽華的雙眼這時已浸滿淚水,陳紹寬上前一步,緊緊握住他的手,鼓勵道:「老嚴,一定要相信未來,相信將來抗戰的勝利。那時我們將建立新的海軍、新的戰艦。」 「通濟」艦沉沒了。江陰封鎖線初步形成。陳紹寬沒有停留,立刻趕駐「平海」艦,指揮中央艦隊警戒在封鎖線上。這之後,為彌補江水衝擊而形成的空隙,海軍當局又加固了封鎖線。責成沿江的江蘇、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徵集民船180多艘,乘運巨石3000多立方,碎石6500百多擔,以充填沉船空隙。被徵集的民工看著依此為生的艙只連同石頭一起沉進江底,捶胸頓足,呼天號地,有的回鄉無門,不得不投水自盡。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