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一〇四


  西安事變之後,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閻錫山還把組建新軍的任務交給了薄一波。

  「七·七」事變之後,閻錫山「聯共抗日」進一步明朗化。7月31日,他向中共聯絡代表彭雪楓正式表示:「自今日始,你可以用紅軍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義,公開進行活動。」至此,中國共「產党同閻錫山達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協議。

  雖然名義上服從蔣介石,又公開地聯絡共產黨,可是閻錫山在抗日問題上始終不提抗日二字,他的口號是「守土抗戰」,言外之意,你日本人不進攻山西,我就不和你對抗。

  閻錫山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始終態度暖昧。他曾在日本留過學,在日本政界軍界也頗有人緣。當初他中原戰敗避難大連,到後來重回山西執掌大權,都是日本人暗中幫忙。所以,閻錫山和日本人的關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彼此之間有過默契:只要閻錫山不讓共產黨和國民黨的勢力進入山西,日本就不進攻山西;反之,只要日本不進攻山西,閻錫山也不抗日。所以,當日軍咄咄逼人妄圖吞併中國的時候,閻錫山用心良苦地提出一個與眾不同的口號,叫做「犧牲救國,守土抗戰」,既不敢說「抗日」,又不掩飾他的根本立場只是守土,即保護自己的地盤。

  可是,誰知日本野心太大,背信棄義,全面侵華戰爭一開始,就攻佔綏遠,沿平綏鐵路疾進,直撲山西。眼看著日本人要拋棄他這個暗中盟友,自己的獨立王國朝不保夕,閻錫山這才不得不勉強抗日,擔任第2戰區司令長官,他知道自己的家底晉綏軍戰鬥力弱,何況這是他的命根子,不能全賠進去,於是,只好改變立場來個一箭雙雕,借助共產黨和國民黨兩方的力量來抗日,同時,他還可以利用國共之間的矛盾以及山西新舊勢力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以保全他自己的地位。

  「七·七」事變後,閻錫山曾詢問蔣介石山西該怎麼辦?

  蔣介石精神抖擻地指著牆上的地圖,侃侃而談:

  「我們跟日本人打仗,不怕從南方打,也不怕從北方打,最令人擔心的是從蘆溝橋打入山西,再經漢中入四川,這是當年忽必烈滅南宋走過的路子。如果日本人佔領了西南,再佔領雲貴、兩廣一帶,我們即使保住南京、上海,這個仗也打不下去。現在唯一的辦法,是設法改變日本人作戰路線,寧可引他沿江而上,也不能讓他走忽必烈的道路。」蔣介石把話一頓,加重語氣地說:「山西必須保住!」

  蔣介石答應出兵30萬,一下子把閻錫山嚇呆了。他馬上想到:「30萬中央軍開進來,不用日本人就把山西給踏平了。這跟當亡國奴有什麼兩樣!」蔣介石的決斷,直接危及了閻錫山「土皇帝」的寶座,他馬上回絕了蔣介石:「既然山西這樣重要,我決心用晉綏30萬人馬,依靠防禦工事,拒敵於國門之外。打勝了,日本人進不來;縱然打敗了,也可以固守雁門關。」

  既然在蔣介石面前說了大話,為了不讓中央軍染指山西,也為了不讓日本人占了他的老窩,閻錫山也只好硬著頭皮拿自己的命根子——30萬晉綏軍去抵擋擁有飛機大炮坦克殺氣騰騰向山西殺來的日軍。

  從「八·一三」事變起,日本帝國主義公開向中國正式宣戰。這樣,上海抗戰開始的同時,華北日軍也以第20師團川岸文三郎全部,第5、第10師團各一部,與酒井旅團,沿平綏線進攻南口,另以第4師團第30旅團,與第12留守師團的鈴木旅團,攻張北及張家口,大井支隊則由沽源經龍泉關側擊平綏路,企圖佔領察哈爾。閻錫山參加南京國防會議回山西中間,南口失守,日軍侵入長城以內,戰事眼看著進入閻錫山第2戰區晉綏兩省範圍以內。

  頓時,山西形勢緊張。山西東北邊境暴露於敵,太原也常受敵機轟炸。閻錫山在南京受命第2戰區司令長官,急忙直回山西,所面臨的便是指揮2戰區武裝抵抗日本侵略軍侵佔山西。

  8月28日,農曆入秋,閻錫山坐著專為他備用的汽車改裝的鐵甲車,循鐵路行駛至原平,然後改乘汽車到達嶺口指揮。

  代縣的太和嶺口,位於雁門山南麓一條幹河槽的兩側,距山頂的雁門關約10裡。閻錫山的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就在這兒安營紮寨。

  一天,湯恩伯來了,他一見閻錫山便坐在那裡抱頭大哭,說:「我對不起我的官兵!」接著,湯恩伯敘述了他的部隊于南口撤下來以後,由於天鎮一帶的國防工事無人防守,在日軍追擊下損失慘重的情況。閻錫山對湯恩伯好言安慰,然後說:「這事我辦吧!」

  閻錫山心裡自有打算,日本人到了家門口,「守土抗戰」這回要動真的了,可不能讓日軍踏進山西的大門。

  不過,閻錫山心裡清楚,靠自己晉綏軍的戰鬥力是擋不住強大的日軍的。那麼,靠什麼呢?山西,有的是山,就憑著環繞山西的崇山峻嶺,只要守住各處關隘,日本人就別想進來。

  自古以來,「表裡山河」的三晉一直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東有太行山屏障,西接黃土高原,北有內、外長城關隘,西面南面是黃河天險。東出娘子關可以揮師河北,平津,南可逐鹿中原,西出潼關可以直取西北,所以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政權,如果得不到山西,在華北就立不穩腳跟。日本帝國主義在「七·七」事變佔領平津以後,在華北的總兵力約有15萬人,一路沿津浦線南下,約1個半師團;又一路沿平漢線南下,約1個師團;另以其主力3個師團攻南口出長城,沿平綏鐵路西進,採用一個大迂回的姿態去包抄山西。

  南口失守之後,閻錫山出動了晉軍的主力,配合中央軍一部,制訂了大同會戰的計劃。他命令李服膺的第61軍於天鎮、陽高一線上,依託已築工事,節節抵抗消耗敵人,把敵人引到聚樂堡一帶,然後發動預先部署於南北兩翼的大兵團鉗擊敵人,把敵人消滅于聚樂堡一帶。

  這個計劃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戰爭一經展開,首先是比賽指揮官的智慧與應變能力。當時閻錫山的對手是板垣征四郎。他在日本是一個狡詐多端的人物,有名的「九·一八」事變便是他直接策劃製造出來的。他是一個中國通,對中國的情況很熟悉,曾到綏遠、山西一帶做過長途旅行。閻錫山制定大同會戰的根據是:敵人只能沿平綏鐵路進攻,不可能丟掉鐵路交通線,向別處進攻;敵人要進攻太原,必須走天鎮、陽高、大同,過雁門關,沿同一條鐵路前進。根據這個設想,閻錫山才決定大同會戰的方針。

  8月2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公佈紅軍改編命令,將西北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設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會按照抗戰的戰鬥序列,將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以八路軍總指揮部為18集團軍總司令部,朱德、彭德懷分任總司令、副總司令。但是,大家的習慣還是叫「八路軍」,不久,朱德被任命為第2戰區副司令長官。八路軍變被編入第2戰區戰鬥序列。這時,「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晉辦事處」的牌子,在太原市內的「成成中學」大門口掛起來。辦事處的工作人員都換上了佩有「八路」臂章的軍服,並從延安派來教導營的一個排,擔任警衛,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彭雪楓為八路軍總指揮部參謀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處長。人路軍下轄115師、120師、129師。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

  八路軍接受改編之後,隨即向山西挺進。

  這時,中國共產黨決定派出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來山西,與閻錫山具體談判解決八路軍向山西的挺進路線、活動地區。作戰原則、指揮關係、後勤保障等一系列問題。徐向前因為是山西人,與閻錫山同鄉,又在閻錫山創辦、趙戴文任校長的太原師範讀過書,所以作為代表團成員跟隨周恩來一起入晉。

  此時,閻錫山唯恐山西有失,損害自己的利益和聲譽,正在代縣的太和嶺口行營坐陣督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