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國殤 | 上頁 下頁
七五


  其實,蔣介石不是真的不想走,他早已命人在武漢做好了設立大本營的準備,軍委會作戰組的人也已經先期撤離了。

  蔣介石不走是要給國內外人士做個樣子,他蔣介石堂堂一國之領袖何懼生死。同時,也是給守城將士吃一顆定心丸。

  其實,蔣介石不走還有一個不為外人所知的重要原因,他要在南京等德國大使陶德曼。現在,英美是指望不上了。有人報告,日軍飛機投下的炸彈發現有美國造字樣,有消息說,美國一批軍火正在裝船駛往日本。蔣介石痛苦地意識到。這兩個昔日的「鐵哥們」把他甩了。如今,蔣介石唯一的希望,就是乞盼著這位德國大使能給他帶回一個救命符。由日本的盟友德國出面調停,很有希望與日本進行和談,這樣一來,南京不就有救了嗎?

  幾天以後的12月2日,蔣介石日思夜盼的陶德曼終於來到了南京,他給蔣介石帶來了一根帶刺的橄欖枝。

  陶德曼的開場白讓蔣介石聽得很順耳:

  「中日兩國同文同種,禮應是兄弟手足,本不該干戈相見。在這場衝突中受害的是中國和日本,而高興的是英美和蘇俄。英美希望你們兩敗俱傷,好做他們的殖民地;蘇俄希望乘機推行赤化政策。他們都在坐山觀虎鬥,我想這一點貴國是明白的。」

  「是的!」陶德曼的話戳到蔣介石的痛處。

  「所以,我們認為對中日兩國來說,真正利國利民之道,莫過於及早停止衝突。長期打下去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對!對!我們一直希望停戰言和」蔣介石覺得這下求和有門兒了。

  陶德曼賣了半天關子,這才打開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微笑地面對側耳恭聽的蔣介石朗聲念道:

  「這些是東京方面的意見。我們元首也認為可行,請委員長考慮:

  第一,承認滿洲國和內蒙獨立;
  第二,擴大《何梅協定》,規定華北為不駐兵區域;
  第三,擴大、《淞滬協定》非武裝區……」

  娘希匹,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蔣介石心裡罵著,還是耐著性子聽下去。

  「第四,中日經濟合作;
  第五,中日共同防共;
  第六,根絕反日運動……」

  這6項條件,簡直跟當年的「21條」差不多了。這麼大的事,蔣介石不敢當面一口應承下來。

  「好吧,這麼大的事,容我們商量一下,再和大使詳談吧。」

  陶德曼一走,蔣介石把張群、陳立夫、宋子文、白崇禧、顧祝同、徐永昌、唐生智、王寵惠都找來了。對日本停戰議和條件,張群和陳立夫首先表示同意。宋子文和孔祥熙咬了一陣耳朵後說道:

  「我看不但條件太苛刻,而且陶德曼的用意也有挑撥離間的嫌疑。這個條件要好好考慮考慮再說。」

  蔣介石不理睬宋子文的話,轉身問秘書陳佈雷「閻錫山有沒有回電?」

  陳佈雷回答:「閻長官表示同意,並且特意說:夾著尾巴做人也還是人,總比死了的好。」

  蔣介石一聽來了情緒。有閻錫山這票,他更硬起來,讓在座的人一一表態。「如果只是這幾項條件,也未嘗不可」老奸巨滑的徐永昌看透了蔣介石乞和的急迫心情,馬上隨聲附和。顧祝同也連說「可以答應」。

  問到唐生智,他起初不作聲。唐生智一直主張持久抗日,內心委實不願和日本講和。蔣介石再三追問,他只推說:「我還沒考慮好!」

  只有白崇禧不含糊:

  「要是這個條件,那我們為什麼打仗?」

  一句話弄得蔣介石好不尷尬。

  「事情已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陶德曼出面斡旋總是好事,條件如何,還可以商量,總比這樣戰亂下去為好。我再派人交涉就是!」

  蔣介石確實早已派人交涉了。生性圓滑多疑的蔣介石不想在陶德曼這一棵樹上吊死,在此之前,他就已秘密跟日本聯繫,商求妥協條件。11月19日,讓孔祥熙致電日本政界要人山本提出停戰反共的要求:

  ……中日為唇齒之國,亟應協力合作,以圖共有共榮,年來與磯穀、喜多諸君晤敘,均以此相勉。此次東還,原擬繞道日本與日朝野會晤,不料旅次即聞平、津、滬戰事訊,只得作罷。現在情勢愈惡,真可慨歎,此後結果實堪憂慮,倘日方不急懸崖勒馬,必致兩敗俱傷,坐使漁人得利。此次戰起使中國民氣日益激烈,滬戰及太原之戰雙方損失皆巨,而現在日本已獲相當面子,倘再事續進則勝負無常。我方步步為營拼死抵禦,雖日軍有犀利之武器,然以中國之大,若深入內地何能立獲勝利。代價既巨,消耗必多,現在日本已處孤立,列強猜忌日甚,一旦有事恐無力應付。年來日人口唱中日共存共榮,而行事乃共榮共枯,近來又盛倡反共,而行為反為造共。倘再不悔悟,恐不僅自耗防共之國力,且促使中國聯共赤化,後患無窮。唇亡齒寒之意甚望日本明達之士注意及之……

  蔣介石對這封近乎乞憐的求和電報到底能否收到效果毫無把握。而陶德曼的調停能否奏效,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蔣介石想起一句古話,「善戰者,求之於勢」。他要設法造成一個形勢,迫使日本講和。19日這封電報發出後,蔣介石又從汪精衛的建議中受到啟發,於是想出一招:發個遷都宣言,以示抗戰到底之決心,這樣也許可以迫使日本「知難而退」。

  蔣介石隨後又決定南京防守要拉開架勢,讓日本人知道中國不會輕易放棄南京。進攻南京就是甘冒付出巨大代價的風險。他一改原來只以少量部隊象徵性地防守南京的計劃,決定以重兵死守南京。可是兵從何來呢、蔣介石的嫡系主力陳誠的部隊開往江西了,胡宗南的部隊去了陝西。再說,這兩支部隊就是近在眼前,蔣介石也不會讓他們再去抵擋銳氣正盛的日軍。他要留著這點家底。但是,如果兵力少了,沒等談判有結果,日軍就可能佔領南京,這樣我方在談判桌上必然只能甘居下風。因此,要保證堅持一定時間,以利談判成功,必須要有足夠的兵力。

  蔣介石盤算著,只有將上海撤退的部隊先頂上去再說,另外,還有以改編奉系軍閥張宗昌的部隊為主的第2軍團,讓他們星夜兼程馳援南京。這麼一算,南京防守的兵力就差不多了。

  這些部隊多半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蔣介石當然不心疼。不過,蔣介石還是忍疼出了點血,把桂永清教導總隊留下來守南京。教導總隊一式的德式裝備,由德國顧問訓練,蔣介石刻意模仿希特勒,把這支部隊當作自己的「鐵衛軍」,在守南京的部隊中,數教導總隊的戰鬥力是最強的。

  11月5日,蔣介石又會見陶德曼,蔣介石一再要求陶德曼保證調停之事要好事做到底,陶德曼也信誓旦旦。

  11月6日,外交部報告蔣介石:德意日三國在羅馬簽定了共同防共條約。

  「娘希匹,老子被出賣了。」蔣介石預感到和談希望破滅了。

  日軍隆隆的槍炮聲日日近逼南京。日軍統帥部原先曾規定華中方面軍作戰地域為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並未授權日軍繼續西進。但是,當日軍勢如破竹於11月19日各部隊進抵該線時,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對這紙命令卻置之不理。淞滬之戰大勝中國軍隊,使這個驕橫的日軍統帥更加不可一世。他要讓日軍統帥部和整個世界大吃一驚,他要親率部隊把太陽旗一舉插到敵國的首都南京城頭,到時候,全日本都會為他而驕傲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