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共和國之戰 | 上頁 下頁 |
五 |
|
◎第二部 強攻海南島紀實 §(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它的面積和戰略意義僅次於臺灣。對其進攻的難度,遠遠超出金門與舟山。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看:在當時國民黨軍所占的4個主要島嶼中,它比金門、舟山距大陸都要遠。瓊州海峽是世界上流速最高的海峽之一。 這給渡海航行造成困難。 其次從雙方攻防力量上看:攻金門、舟山渡海距離都在10公里之內,人民解放軍的炮兵可以直接掩護航渡和登陸,國民黨軍的軍艦只能在遠處以火力攔截;金門島上當時也沒有設備完整的機場,需要呼喚臺灣進行空中支援。可是進攻海南島則情況不同,由於海峽較寬,不僅航渡距離遠,登陸點也在人民解放軍的炮兵火力射程之外,無法進行火力掩護,國民黨軍的軍艦還可以直接到中流攔截。在海南島上又駐有二十多架作戰飛機,可隨時直接支援守島的國民黨軍作戰。四野渡海兵團還完全沒有海空軍的掩護,航渡工具只有木帆船,是以陸軍單獨向敵軍陸海空三軍的立體防禦發起進攻。 對這一次比攻擊廈門、金門規模更大的渡海作戰,毛澤東十分關切,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出訪蘇聯,但是在臨行前仍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並於12月18日在途中親自起草了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指示電報。這封電報可以說是人民解放軍統帥機關第一次對於渡海作戰規律的系統總結。電報強調指出: 渡海作戰完全與過去我軍所有作戰的經驗不相同,即必須注意潮水與風向,必須集中能一次運載至少一個軍(四、五萬人)的全部兵力,與三天以上糧食,於敵前登陸建立穩固灘頭陣地,隨即獨立攻進,而不要依靠後援。 電報還舉出三野第10兵團在金門戰鬥的教訓是: 於佔領廈門後不明上述情況,以三個半團九千人進攻金門島上之敵三萬人,無援、無糧被敵圍攻,全軍覆滅。 你們必須研究這一教訓。 毛澤東同時還要林彪向粟裕調查瞭解渡海作戰的全部經驗,以免重蹈金門覆轍。 在蘇聯訪問期間,毛澤東一直關注著渡海作戰的準備工作,1950年1月10日,他在蘇聯又致電第四野戰軍首長,提出「爭取于春夏兩季解決海南島問題。」同時又分析了海南島作戰與金門作戰的區別: 海南島與金門情況不同的地方,一是有馮白駒的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只要一次運兩萬人登陸,又有軍級指揮機構隨同登陸,……就能建立立足點,以待後續部隊的續進。 毛澤東電文中提到的馮白駒,是瓊崖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瓊崖縱隊是以1927年9月海南島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這支人民武裝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考驗,終於創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到1947年10月中央軍委授予它「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 的番號時,其已轄3個總隊共10個團約2萬人的作戰力量。于1950年初,已解放了占全島面積三分之二的廣大地區,成為支援我軍渡海作戰部隊登陸海南的堅強力量。 在這封電報中,毛澤東又鼓勵四野渡海兵團樹立贏得海南島作戰的信心。確實如毛澤東所說的,進攻海南島儘管在某些方面比進攻金門困難,可是也有有利條件。海南島上的國民黨(特別是過去的粵軍精華第62、第63、第64軍在中國舊軍隊中戰鬥力也屬上等),但都是在被殲滅後剛剛重建的,裝備和訓練都不如胡璉部。 劉安琪兵團的第32軍和新建的第4軍在國民黨軍中也只屬戰鬥力中等的部隊。 2月17日,即毛澤東結束訪蘇的同一天,他又根據中共中央轉到蘇聯的四野渡海兵團的報告發出指示; 以運輸準備確有把握而後動作為原則,避免倉促莽撞,造成過失。 §(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 四野渡海兵團認真研究了金門作戰的教訓後,在戰前進行了較長時間的訓練。組成渡海兵團的兩個軍——第4O軍和第43軍、都是有光榮歷史的英雄部隊,它們同第38軍、第39軍、第41軍一樣,都是第四野戰軍的頭等主力。第40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系抗戰勝利後進入南滿的八路軍山東部隊組成,成立後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戰績卓著,是有名的「旋風隊」。第43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該部是人民解放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該軍第127師最早的前身是1925年成立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34團(後改稱獨立團,由葉挺任團長),是中國共產黨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裝力量,以後參加過南昌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紅軍時期就是紅四軍和紅一軍團的骨幹部隊,進軍東北後也是主力之一。這兩支部隊過去雖然從來沒有水戰的經驗,但是部隊的軍事素質較高,士氣高昂,在海邊又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實地演練,因而很快就較好地掌握以簡陋的器材渡海作戰的要領。 四野渡海兵團經過精心的準備,根據海南島的具體情況,採取了一系列新的作戰方式: 吸取金門作戰敵情、海情不明即倉促發起攻擊的教訓,進行了為時三個月的周密準備,特別是參戰各部隊進行了登陸和海上戰鬥的訓練,研究了對付敵軍軍艦和登陸作戰的各種辦法。 吸取金門作戰船隻不足即實行登陸的教訓,在廣東全省大量籌集船隻,先後徵集到4000名船工和2100余艘船隻,保證了一次運載10萬人以上的登陸部隊還有餘。 吸取金門登陸部隊上岸後立足不穩的教訓,先以小部隊實行偷渡,和島上的瓊崖縱隊會合,便大部隊一登陸就得到有力的接應,能站穩腳跟並穩步發展。 吸取金門作戰第一梯隊只以少數兵力登陸,以寡擊眾的教訓,正式開始強渡時第一梯隊就使用5萬兵力,帶足彈藥糧食,準備不依靠後援獨立發展。這樣第一梯隊上岸後與接應部隊一會合,就同島北面守敵兵刀相差無幾,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又高於國民黨軍,從而確保了陸上戰鬥的勝利。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