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 | 上頁 下頁 |
三六 |
|
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紅軍又踏上了征途,向黎平挺進。 黎平位於貴州東南部,剛過湖南省邊境,是一座比較繁華的縣城,當時全縣人口約二十萬(一九八四年為三十七萬)。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中旬,紅軍幾乎沒打一仗就佔領了黎平,一軍團二師六團和三團首先發起進攻。主力部隊和中央軍委是十二月十五和十六日到達黎平的。毛澤東、王稼祥和洛甫先前曾一致同意,一有「合適的機會」就召開會議討論軍事計劃和方針。在匆匆召開的通道會議上,大家默認了這一決定。現在,軍事壓力暫時沒有了,最艱險的高山激流也已經越過(指的是中國貴州這一地區最艱險的路程,實際上更艱難的歷程還在前頭)。在黎平給養又比較充足,每個人都能吃飽肚子。這是難得的好機會。 十二月十八日晚,進黎平沒幾天就舉行了政治局會議。會議在紅軍總部舉行。總部設在黎平市中心一個徐姓商人的相當漂亮的店房裡,隔壁是德國路德教教堂。徐老闆聽說紅軍要進城,早就逃離了黎平。那次會議由周恩來主持,博古、王稼祥、洛甫、毛澤東、朱德和林彪都參加了。李德和其他領導人大概也參加了。會議開得很緊張,發言人都提高了嗓門。周恩來幾次發言,公開批評李德。毛澤東進一步闡述了他在通道發表的意見。他正式建議放棄北進與賀龍會合的計劃,而提出紅軍西進貴州,向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挺進,並在該地區建立一個新的蘇維埃根據地。他強調指出,現在紅軍不再受到湘軍的襲擊了,黔軍又有煙癮成疾的致命弱點。因此他建議在遵義召開一次正式會議。 據說,李德又提出,如果能把國民黨部隊引開,還是可以北進的。李德藉口有病,未參加黎平會議。他在會前向周恩來概述了自己的意見,他建議紅軍避開貴陽,因為有情報說:「國民黨六七個半機械化師」正向貴陽集結。他極力主張紅軍渡過烏江,把遵義作為同蔣軍作戰的臨時基地。李德的計劃(據三十年後的回憶)同毛澤東的計劃分歧不大。博古作了一番爭辯之後,會議接著便通過了毛澤東的方案。紅軍決定向烏江挺進,渡過烏江,向遵義前進,並建立新的根據地。 在黎平至少對兩支部隊進行了改編:紅八軍團的殘部併入後衛五軍團;取消「特別軍團」,即大部分附屬於中央縱隊的後備隊和後勤隊伍,其士兵被派去補充減員嚴重的部隊,包括三軍團。 十二月十九日,向二軍團、六軍團和四方面軍發了電報,向他們通報了兩項決議(改變行軍路線,向貴州挺進以及準備另開一次會議)。各軍團奉命作相應的配合。二軍團和六軍團向湘南挺進,意在牽制湘軍對主力紅軍的壓力。紅四方面軍則要向四川出擊,吸引川軍向北,使其放棄在黔西北作戰的計劃。此外還給在瑞金附近基地作戰的陳毅發去了通報。這個基地很快就要消失了。 十二月十九日晨六時,紅軍按照新的指示開始行動,到二十日,所有部隊均已離開黎平地區向烏江前進。他們的行動相當順利,沒有遇到多少抵抗。烏江成為他們向遵義前進的主要障礙。 黎平會議結束了,會議作出的簡明扼要的決議得到了貫徹。沒有跡象表明李德意識到他指揮中國革命軍隊的日子從此宣告結束,除非他有了什麼疾病,可以得到某種心靈上的暗示,他所擔心的事情正在發生。毛澤東也未必意識到他當時已贏得了中國革命的領導權,而且後來便一直掌權,直至他生命的最後時刻。肯定也沒有別人想到這一點。事實上,除了少數幾個共產黨領導核心人員外,多年來無人知道曾經舉行過黎平會議。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