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
一八 |
|
可惜的是如此有益的嘗試並沒能超逸出軍種的邊界,結果鴰噪已久的「軍種間聯合作戰行動」,到頭來依舊還是一句口號。只是這一切並不妨礙美國空軍的將軍們仿效他們的陸軍同僚,把軍種內積極變革與軍種外積極爭奪,當成推進本軍種利益的兩隻輪子。一支死氣沉沉沒有任何新鮮打算的軍種,是不可能從掌管軍費撥款的議員們口袋裡掏出一個美分的。這方面,空軍自有它的小九九⑧。在軍兵種間愈演愈烈的預算爭奪戰中,航天武器系統就是空軍手中的一張有力的王牌。儘管裡根總統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一開始就帶有虛張聲勢的味道,並且直到把總統權杖往下交了兩任之後也沒能真正形成作戰能力,但美國人對於建立太空打擊力量的熱情卻始終不曾冷卻⑨。憑藉這股熱情,數任空軍參謀長都為自己的軍種爭到了盡可能多的軍費。至於美國的航天力量是否如航天司令部司令埃斯蒂斯將軍所說,「航天部隊在海灣戰爭中的表現,證明其具備了獨立使用的潛力」,恐怕只有天知道。 【⑧1997年美國空軍又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全球參與——21世紀美國空軍構想》。「我們的戰略構想可概括為一句話:『美國空軍將建設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航空與航天力量……它將是一支全球力量,並將使美國的身影無處不在。』」(見《全球參與——21世紀美國空軍構想》)】 【⑨儘管克林頓總統宣佈取消「星球大戰」計劃,但實際上美國軍方一直未放緩太空軍事化的步伐。《全球參與——21世紀美國空軍構想》特別指出,「這場革命性變革的第一步是將美國空軍變成一支航空與航天力量,進而將其改造成為一支航天與航空力量。」其間順序的變化,顯然體現了重心的調整。至於航天司令部則更是強調航天部隊的作用(具體見(美軍航天部隊與聯合航天理論》)。1998年4月,美國航天司令部發市長遠規劃《2020年設想》,提出軍事航天的4種作戰概念,即控制空間、全球交戰、全面力量集成、全球合作。到2020年控制空間要達到下列5個目標:確保進入空間;監視空間;保護美國及其盟國航天系統;防止敵方使用美國及盟國航天系統;阻止敵方使用航天系統。(見《現代軍事》1998年10期,P10-11)】 如果真的把海灣戰爭看成一頭大象的話,可以說美國海軍的前鰭幾乎沒擦著這頭大象的皮毛,摸象之說也就無從談起。也許恰恰是由於這一點,從「沙漠風暴」的冷板凳上滑下來的心高氣傲的水兵們,還在返航的途中,就開始了美國海軍史上最痛苦的戰略思想轉變。這痛苦整整把那些長著鰓的軍人們折磨了一年半時間。然後,一份由幾個中校和上校提出的名為《由海向陸》的白皮書,擺在了海軍部長的案頭。該文明顯背離了美國海軍精神教父馬漢的教義,一改舊章,不再把洋上決戰奪取制海權當做海軍永遠不變的神聖使命,頭一回將支援近岸和陸上作戰列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這不啻於讓遊弋在深海的長尾鯊變成在泥沼裡打滾的短吻鱷。 更令人驚訝的是,如此離經叛道的異端邪說,居然得到了海軍部長、海軍作戰部長和陸戰隊司令的聯合簽署,成了自馬漢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之後最重要的海軍文獻。大膽的戰略突變,給了這支在世界格局大變動的背景下尋找再生之路的軍隊一次重要的轉機。雖然看上去海軍給自己設定的目標不如陸軍的更激進,也不及空軍更有抱負,但它的轉變顯然更具根本性,且更帶整體性。在撥動軍種的算盤珠子時絲毫不比陸、空軍遜色的海軍,當然也希望在變革自身和爭取軍費兩方面一箭雙雕。但對於一個沒能在一場大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軍種,要想在戰後新一輪利益的切割中保住既定的份額並且還野心勃勃地企圖獲得更大的一塊蛋糕,就必須拿出最漂亮的方案,進行最徹底的改革。 於是,在提出《由海向陸》兩年之後,海軍又發表了新的白皮書《前沿……由海向陸》⑩,把更為積極的「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戰」等新的激素注入了海軍戰略;又過了兩年,海軍作戰部長布達爾上將提出了《2020年海軍構想》;在他為挽回被自己敗壞了的軍人榮譽而自殺後,接任的約翰遜上將蕭規曹隨,繼續推動由歷屆前任開始的改革。他把「和平時期參與、威懾和防止衝突、作戰並贏得勝利」列為美國海軍在21世紀的三大任務。萬變不離其宗的是,他也和他的每位前任一樣,但凡提出任何一項方案,無不是以海軍為軸心。 這一回他的理由是,在美軍所擔負的頻繁的海外作戰任務中,陸軍需要借助多方運力展開部署,空軍則過分依賴別國基地,唯有海軍具備在任何海域自由巡弋、以多種手段投入作戰的能力,結論當然是,海軍應該成為聯合作戰部隊的核心。這位海軍上將的心裡非常清楚,只要他的這一論點得到三軍統帥和國防部的認同,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就該是,為他的軍種拿到頂算撥款的優先權。據美國1998財年國防預算透露,近十年來,在一直呈削減趨勢的美軍經費坐標圖上,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是諸軍兵種中軍費削減最少的兩家。海軍上將們總算如願以償⑾。 【⑩「1992年頒佈的海軍與海軍陸戰隊白皮書(由海向陸》,標誌著戰略中心與重點的轉變……強調海軍部隊進行前沿部署,這正是《前沿……由海向陸》較之《由海向陸》所體現出的最本質的不同。」(J·M·博達海軍上將,《海軍陸戰隊雜誌》1995年3月號)這位海軍上將也直截了當地要求海軍「在預算方面的優先權」。】 【⑾見美國國防部1998財年《國防報告》。】 以上分析勾勒的,是海灣戰爭後美國三軍的大體走向和軍兵種間裂隙猶在的現狀。你或許會被美國軍人為總結這場戰爭所做的種種努力而打動,你可能會被美國軍人為捍衛軍兵種利益而採取的每樣做法所感染,但與此同時,你也會有深深的惋惜,這麼多出眾的軍人和出色的頭腦,竟然被阻隔在軍種的藩籬之內,彼此牽制,彼此抵消,以致使每個看上去都十分強大的軍種,最終組成的仍然是一支被幾把音調不定的號角吹亂了整體步伐的美軍。 §奢華症與零傷亡 大量使用昂貴武器,為實現目標和減小傷亡而不計花費,這種只有富翁才打得起的戰爭,是美軍的拿手好戲。「沙漠風暴」再一次顯露出美國人在作戰中的奢華無度,已經到了成癮成癖的地步。出動平均2500萬美元一架的飛機在42天時間裡進行11萬架次的狂轟濫炸,用每一枚單價130萬美元的戰斧導彈去摧毀復興社會黨總部,拿價值幾萬美元的精確制導炸彈去瞄準散兵坑……即使美國的將軍們一開始就知道,這頓開銷610億美元的戰爭豪宴,無需由自己來「買單」,如此闊綽的「金彈子打鳥」式的陣仗,仍未免讓他們感到過分的奢侈。一架美制轟炸機就像一座會飛的金山,比許多被它攻擊的目標都要昂貴,把成噸的美元砸在一個很可能微不足道的目標上,這麼做是否值得的確教人生疑。 此外,在長達161天的時間裡,晝夜不停地把多達52萬的人員,重達800余萬噸的物資,從美國本土和歐洲各地運到前線,其中包括不知在何處壓了幾十年倉底早已報廢的數千頂太陽帽和成集裝箱的爛在利雅德碼頭上的美國水果。負責後勤支援的指揮官帕戈尼斯少將,把如此大規模的混亂加奢侈的保障行動,稱作「或許是有史以來聞所未聞的」海空運輸。而按美國國防部的形象說法,這相當於把密西西比州首府傑斐遜市的全部生活設施搬到了沙特阿拉伯。全世界的軍人中,恐怕只有美國人才會認為這是為贏得一場戰爭所必要的奢華⑿。 【⑿見《海灣戰爭——美國國防部致國會的最後報告》及《附錄6》。】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