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在漫長的冷兵器時代,戰場很小,也很緊湊,一塊平地、一處隘口或是一座城池就可以展開兩支大軍捉對廝殺。在現代軍人眼裡,那令人神往的古戰場不過是軍用地圖上不起眼的點狀目標,根本容不下近現代戰爭波瀾壯闊的場面。是火器的出現導致了軍隊陣形的疏開,點狀的戰場被逐步拉成了散兵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綿延千里的壕塹戰,把點線式戰場擴展到極致的同時又把它變成了幾十公里縱深的面式戰場。對當時的參戰者來說,新戰場意味著壕溝、碉堡、鐵絲網、機關槍和炮彈坑,他們把在這種戰場上展開的傷亡慘重的戰爭稱作「屠宰場」和「絞肉機」。

  軍事技術的爆炸性演變,不斷醞釀著戰場空間的爆炸性擴展。戰場由點式走向線式,又從平面走向立體不像一般人以為的那麼久,可以說幾乎是接踵而至。當坦克轟鳴著碾過戰壕的時候,「齊柏林」飛艇早就學會了扔炸彈,而螺旋槳飛機也裝上了機槍。只是武器的發展並不會自動地帶來戰場的改變,戰爭史上任何重大的進展都有賴於軍事家的主動創新。

  富勒的《1914-1918年大戰中的坦克》和杜黑的《制空權》,再加上圖哈切夫斯基提出並指揮操演的大縱深作戰,把駐留地表幾千年的戰場一下子托舉到了立體空間。另一個試圖徹底改變戰場的人是魯登道夫,他提出「總體戰」的理論,想把戰場與非戰場連為一體,儘管沒有成功,卻使他成為了此後大半個世紀中所有那些相似的軍事思想的先驅。魯登道夫的戰場註定只能在馬祖裡湖和凡爾登。這是一個軍人和他的時代的宿命。那時戰神的翼展所及不可能比克魯伯大炮的射程更遠,當然也就不可能射出一發抛物線縱貫前後方的炮彈。20年後,比魯登道夫幸運的希特勒掌握了遠程武器,他用梅塞德斯轟炸機和V-1、V-2導彈,打破了英倫三島從未有入侵者染指的記錄。既不是戰略家也不是戰術家的希特勒憑著直覺攪混了戰爭的前後方界限,卻並沒有真正理解打通戰場與非戰場隔牆的革命性意義。也許,對一個十足的戰爭狂人和半吊子軍事家來說這是無法完成的思考。

  但這一革命遲早都要到來。這一回,技術又一次走在了思想的前面。還沒有一個軍事思想家提出廣泛已極的戰場概念時,技術已盡其所能,把現代戰場擴延到了幾乎無邊無際的程度。太空有衛星,海底有潛艇,彈道導彈能打到地球任何地方,看不見的電磁空間裡正進行著電子對抗,連人類最後的避難所內心世界也躲不過心理戰的打擊,天羅地網,令人無處逃遁。作戰地域的寬度、縱深和高度這些概念都已顯得陳舊過時,戰場空間隨著人類的想像力和掌握技術的程度直逼極限。

  即或如此,被技術牽引的思想也還不肯停下它的腳步。因為前者已經向後者展示了更加誘人的前景:僅止在中觀的常理空間中擴大戰場的幅員是遠遠不夠的。未來戰場的改變已經不可能是對以往戰場的機械式放大。那種以為在海洋更深處或是天空更高處進行的戰爭,就是未來戰場擴展趨勢的看法,不過是一種停留在普通物理學程度上的膚淺觀察和結論。真正具有革命意義的戰場改變來自對非自然空間的拓展,你無法把電磁空間視作原來意義上的戰場空間,它是由技術創造又依賴於技術的另類空間,在這種「人造空間」或曰「技術空間」③裡,長、寬、高或是陸、海、空、天的概念都失去了意義,因為電磁信號是不佔據任何常理空間同時又能充盈並控制這一空間的特殊存在。可以預料,今後戰場空間的每一次重大改觀或延伸,都取決於某種技術發明或是多項技術結合是否能創造出嶄新的技術空間。

  正在廣泛引起當代軍人們關注的「網絡空間」,就是由電子和信息技術再加上專門設計的獨特聯結方式而形成的技術空間,如果說在這一空間進行的戰爭還是由人來操控完成的話,緊隨其後出現的「納米空間」,則有望使人類真正實現無人化戰爭的夢想。一些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軍人們,正企圖把發生在明天的戰爭,導入這些新技術構成的空間。戰場——戰爭的場所即將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時刻已經為期不遠。用不了多久,發生在我們身邊卻誰也不曾察覺的網絡戰爭或納米戰爭就可能成為現實。它會非常激烈,卻幾乎不流血,但依然會決出戰勝方和戰敗方。更多的情況下,這種戰爭將與傳統意義上的戰爭並轡同行。

  兩種戰場空間——常理空間和技術空間,既重合又交錯,既各行其是又互為表裡,使戰爭同時在宏觀、中觀、微觀和其它不同物理特性的領域間展開,最終構成人類戰爭史上亙古未有的戰場奇觀。與此同時,隨著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職業軍人和非職業化戰士愈來愈不分彼此,戰場空間將越來越多地與非戰場空間重疊,兩者之間的界限也愈見模糊不清。原本相互隔絕的領域統統被打通,任何空間都被人類賦予了戰場意義。只要你有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手段向任何目標發動攻擊的能力,戰場就無所不在。試想,如果在電腦工作室或是股票交易所也可以發起致敵國於死命的戰爭,那麼哪裡還有非戰場空間呢?

  【③「技術空間」,這是我們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以區別物理空間。】

  新舊安全環境比較

  ┏━━━━━━━━━━━┯━━━━━━━━━━━┓
  ┃   舊安全環境    │   新安全環境   ┃
  ┠─┬─────────┼───────────┨
  ┃地│兩極(刻板)   │多極(複雜)     ┃
  ┃緣│可預見      │不確定        ┃
  ┃政│共產主義     │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
  ┃治│美國是頭號西方強國│美國只是頭號軍事強國 ┃
  ┃環│固定聯盟     │臨時聯盟       ┃
  ┃境│聯合國癱瘓    │聯合國活躍      ┃
  ┠─┼─────────┼───────────┨
  ┃ │舊安全環境    │新安全環境      ┃
  ┃美│單一(蘇聯)   │多極化        ┃
  ┃國│危及美國生存   │危及美國利益     ┃
  ┃面│明確       │不明確        ┃
  ┃臨│可懾止      │不可懾止       ┃
  ┃的│歐洲       │其它地區       ┃
  ┃威│升級危險大    │升級危險小      ┃
  ┃脅│使用戰略核武器  │恐怖分子使用核武器  ┃
  ┃ │公開       │隱蔽         ┃
  ┠─┼─────────┼───────────┨
  ┃軍│消耗戰      │對關鍵目標的決定性打擊┃
  ┃事│代理人戰爭    │直接增援       ┃
  ┃力│主要依靠高技術  │綜合運用高、中、低技術┃
  ┃量│前沿部署     │力量投送       ┃
  ┃的│前沿駐軍     │本土駐軍       ┃
  ┃使│東道國支援    │自力更生       ┃
  ┃用│         │           ┃
  ┗━┷━━━━━━━━━┷━━━━━━━━━━━┛

  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人對其安全環境變化的敏感,亦可看出冷戰結束後多種力量、多種因素對生成世界新格局的制約和影響。

  倘若那個銜命出發的小夥子這時候問:哪裡是我的戰場?

  回答是:任何地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