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超限戰 | 上頁 下頁


  §武器的「慈化」傾向

  原子彈出現以前,戰爭一直處在殺傷力的「短缺時代」。改進武器的努力主要是為了增加殺傷力,由冷兵器和單發火器構成的「輕殺武器」,再到由各種自動火器構成的「重殺武器」,武器的發展史幾乎就是不斷增加武器殺傷力的過程。漫長的短缺,造成了軍人們對擁有更大殺傷力武器的難以滿足的渴求。隨著美國新墨西哥州荒原上騰起的一朵紅雲,軍人們終於如願以償地獲得了一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不僅能將敵人全部殺死,而且還夠再殺死他們一百次一千次。它使人類擁有了超過需要的殺傷力,戰爭的殺傷力第一次有了富餘。

  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達到極致都會轉向它的反面。發明像核武器這樣的、能夠毀滅全人類的「超殺武器」⒄,使人類掉進了自己設置的生存陷阱。核武器成了懸在人類頭頂的達摩克利斯劍,它迫使人們思索:我們真的需要「超殺武器」嗎?把敵人殺死一百次和殺死一次有什麼不同?打敗敵人卻要冒毀滅地球的風險又有什麼意義?怎樣避免同歸於盡的戰爭?「確保互相摧毀」的「恐怖的平衡」是這些思索的直接產物,而它的副產品則是為不斷增速的提高武器殺傷性能的瘋狂快車提供了刹車裝置,使武器的發展不再是沿著輕殺武器——重殺武器——超殺武器的高速通道向前猛衝,人們試圖尋求武器發展的新路徑,既要有效,又能對武器的殺傷力實行控制。

  【⒄用「超殺武器」的概念取代「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概念,意在強調這類武器的殺傷力超過了戰爭的需要,是人類極端思維的產物。】

  任何重大的技術發明,都會有深刻的人文背景。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及其後與此有關的50多個公約,為世界規定了一套人權國際準則,其中認定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特別是核武器嚴重侵犯了「生命權」,是「對人類的犯罪」。在人權等新政治概念的影響下,再加上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各種社會政治力量的利益要求和政治主張犬牙交錯,對生態環境特別是人的生命價值的「終極關懷」概念的提出,導致對殺傷和破壞的顧忌,形成了新的戰爭價值觀和新的戰爭倫理。武器的「慈化」⒅正是對人類文化背景的這種大變遷在武器生產和發展方面的反應。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具備了直接打擊敵方中樞而不殃及其他的手段,為奪取勝利提供了許多新的選擇,這一切使人們相信最好的取勝辦法是控制而不是殺傷。戰爭觀念、武器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那種通過無節制殺戮迫使敵人無條件投降的想法,已成為舊時代的陳跡。戰爭已經告別了凡爾登戰役式的絞肉機時代。

  【⒅「慈化」武器的「慈」,主要指它減少了殺戮和附帶殺傷。】

  精殺(精確)武器和非殺(非致命)武器的出現,是武器發展的轉折點,它標誌武器第一次不是向「強化」方向發展,而是呈現出「慈化」傾向。精殺武器可以精確地打擊目標,減少附帶殺傷,像能切除腫瘤卻幾乎不必流血的伽馬刀,它導致了「外科手術式」打擊等新戰法的出現,使不起眼的戰鬥行動亦能收到十分顯著的戰略效果。如俄國人僅用一枚導彈追蹤移動電話信號,就使令人頭痛的杜達耶夫永遠閉上了強硬的嘴巴,順帶著也就緩解了小小車臣惹出的巨大麻煩。非殺武器能夠有效地使人員和裝備失去戰鬥力,但不會致人死命⒆。這些武器所體現的趨向標誌著人類正在克服自己的極端思維,開始學習控制已經擁有卻日顯多餘的殺傷力。在海灣戰爭長達一個多月的大轟炸中,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數僅以千數計⒇,遠遠低於二戰期間的德累斯敦大轟炸。

  慈化武器是人類在武器領域進行多種選擇中最新的一種自覺的選擇,它在給武器注入了新技術的因素之後,又加入了人性成份,從而破天荒地使戰爭塗上了溫情色彩。但慈化的武器仍然是武器,並不會因慈化的需要便降低武器的戰場效能。剝奪一輛坦克的作戰能力,可以用炮彈、導彈去摧毀它,也可以用激光束去毀壞它的光學設備或是使乘員致盲。在戰場上,一個傷員比一名陣亡者需要更多的照料,無人武器平臺可以省去越來越昂貴的防護設施,發展慈化武器的人肯定已經對此經過了冷冰冰的費效比計算。殺傷人員可以剝奪敵人的戰鬥力,讓敵人恐慌且喪失戰鬥意志,可謂非常上算的取勝之道。今天我們已經擁有足夠的技術,可以創造許多更有效的造成恐懼的辦法。像在天幕上用激光束投射一個受難聖徒的影像,就足以震懾那些虔信宗教的士兵。製造這樣的武器在技術上已沒有什麼障礙,只是需要往技術成份中添加更多一些想像力。

  【⒆據英國《國際防務評論》雜誌1993年4月號披露,美軍大力研究包括光學武器、高能微波彈、聲束武器和脈衝化學激光在內的多種非殺傷性武器。《簡氏防務週刊》1996年3月6日報道,美國國防部非殺傷性武器高級指導委員會制定了一項政策,對此類武器的研製、採購和使用做了規定。

  此外,據《1997世界軍事年鑒》(P521-522)介紹,美國國防部成立「非致命武器研究領導小組」,目標是使非致命武器儘早出現在武器清單上。】

  【⒇見軍事科學院《外軍資料》,1993年3月26日,27期P3。】

  慈化武器是武器新概念的派生物,而信息武器則是慈化武器的突出代表。不論是進行硬摧毀的電磁能武器,還是實行軟打擊的電腦邏輯炸彈、網絡病毒、媒體武器,都是著眼於癱瘓和破壞而不是人員殺傷。慈化武器這種只可能誕生在技術綜合時代的武器,極可能正是最有前途的武器發展趨勢,同時也就會帶來我們今天還無法想像和預知的戰爭狀態或是軍事革命,它是人類戰爭史迄今為止最具深刻內涵的改變,是新舊戰爭狀態的分水嶺。因為它的出現,已足以把冷熱兵器時代的戰爭統統劃進「舊」的時代。

  儘管如此,我們仍不能沉湎於技術浪漫主義的幻想,以為戰爭從此就會成為電子遊戲般的對抗,即便在計算機房內完成的虛擬戰爭也同樣需要以國家的整體實力為前提,一個泥足巨人拿出十套虛擬戰爭的方案,也不足以威懾任何在實力上強於它的敵人。戰爭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容不得絲毫的天真。哪怕有一天所有的武器都被充分慈化了,一場或許可以避免流血的慈化戰爭卻依舊是戰爭,它可以改變戰爭的殘酷過程,卻無法改變戰爭強制性的本質,因而也就無法改變殘酷的結局。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