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崔可夫元帥戰爭回憶錄 | 上頁 下頁


  我們在西韋爾斯旅的這一批指揮員—教官,在返回時少了我的朋友瓦西裡·雷金。他犧牲了。我們大家分散在各個部隊,所以在走時我才知道他犧牲的細節。我在旅司令部裡聽說,雷金在一次偵察任務中,帶領自己的排與哥薩克騎兵遭遇,四周是一片荒漠。他們排有14個人,在撤離時,他們向攻擊者回擊,直到打完最後一發子彈。所有人全部陣亡。瓦西裡·雷金才18歲就告別了這個世界……對他來說,第一次考試——在前線經受戰鬥的考驗——成了最後的一次考試。但是,他用他的榮譽經受住了這次考驗,就象一個紅軍指揮員所應該做的那樣。

  我們又回到了列福爾托沃。

  為了充實我們的知識,訓練班開始對我們進行政治教育。

  一些著名的党的活動家給我們講課。他們中有B·M·斯維爾德洛夫、A·M·科隆泰、C·M·庫爾斯基等。我們如饑似渴地吮吸著他們所講的一切,課後我們經常互相爭論得面紅耳赤。

  不久,所有到過前線的人不用考試都得到了《紅軍軍官》證書。同時,我與訓練班另外6個同志還接到命令。命令我們前往伏爾加沿岸軍區,到喀山去參加第40步兵團的組建工作。

  出發前,紅軍軍官們被邀請出席在工會大廈舉行的全俄中央執委、莫斯科市蘇維埃、工廠聯合委員會和各工會的聯合會議。

  這一次,我又十分幸運地看見了列寧,並聆聽了他的諄諄教誨。

  我們穿著嶄新的軍服,挺著胸膛,興高采烈地來到工會大廈。

  我們坐在指定的座位上,會場上靜下來,會議主席雅科夫·米哈依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宣佈:「人民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伊裡奇·列寧發表演說。」

  起初,我以為我聽錯了,或是雅科夫·米哈依洛維奇說錯了,因為現在距弗拉基米爾·伊裡奇被謀害的日子並不長。眾所周知,列寧被搽過毒藥的子彈打傷之後,動了很大的外科手術,因此他應該躺在床上,精心治療……

  但是,他現在竟走上講臺。

  禮堂裡靜了下來,接著,呼喊聲象雷鳴般地響了起來:「烏——拉!」

  一陣熱烈的掌聲之後,又是「烏拉」!。就像是在衝鋒,又像是攻克了要塞一樣,經久不斷的勝利的呼聲響徹著大廳。

  這樣持續了好幾分鐘。

  在大廳靜下來時,領袖的聲音響了起來。弗拉基米爾·伊裡奇談起了我們的共和國、我們的革命事業所面臨的危險。他揭露了協約國的計劃,揭穿了向白匪軍提供武器、彈藥以至軍服的各帝國主義集團的卑鄙齷齪的行徑。報告的第二部分直接講到了我們這些軍人。

  「我們知道,」他說:「紅軍的意識在發生著巨變。紅軍開始走向勝利。它從自己的人中間提拔了上千名軍官,這些軍官在新型的無產階級的軍事學校裡學完了課程……現在我們可以說,我們有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建立了紀律,變得更加有戰鬥力了。」①

  【①見《列寧全集》中文版(1956年)第28卷第109頁。】

  ……聯合會議還未結束,而我們已經來到喀山火車站,登上了車廂。我的心早已飛到了前線。途中,伊裡奇的話一直在我腦海裡迴響。他的話就象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它使我澄清了糊塗的認識,拋棄了陳腐的觀念,堅定了革命的信念。

  就這樣,我告別了莫斯科,來到了東部前線。我準備在這裡與武裝干涉者和白匪軍戰鬥到最後一口氣。現在,他們正兇惡地撲向我們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首都,而那裡生活和工作著偉大的列寧……

  §3

  1942年3月,我從遙遠的中國回到了闊別20多年的莫斯科。我發現,莫斯科比起當年顯得更加戒備森嚴,戰備組織工作更加有條不紊。雖然在莫斯科戰役中德國軍隊被擊潰,並被打退了100—250公里,但局勢仍然是緊張的。城市上空飄浮著防空汽球,高射炮嚴陣以待,城裡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敵人的炸彈留下的彈坑。人們為祖國的命運憂心忡忡。

  我彙報了在中國的工作之後,就一再請求:「上前線,上前線。」

  這不是我在國內戰爭初期當紅軍指揮員時那種年輕人的衝動。現在,我已經42歲了,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在蘇芬戰爭中指揮過集團軍,並被授予中將軍銜。所以我迫切地希望馬上直接參加抗擊法西斯侵略者的鬥爭,能為戰勝希特勒匪幫貢獻自己的力量。

  戰爭的第11個月就要過去了。這一時期的主要事件是,德國法西斯軍隊在莫斯科城下被擊潰。這是希特勒匪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重大失敗。用「閃擊戰」征服蘇聯的計劃破產了。德國失去了一批最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兵,尤其是坦克兵和飛行員。希地勒的戰略家們被迫受了持久戰的事實。

  同樣,蘇聯也需要時間來組建和訓練新的戰略預備隊,這項工作是1942年春天開始的。短期內組建新的戰略預備隊困難重重。在被敵人暫時佔領的國土上,1941年曾居住著全國40%的人口,並且有數千個能為紅軍提供軍事技術裝備和武器彈藥的工業企業。但是,此時已疏散到大後方的工廠不僅能彌補損失了的生產能力,而且大大超過了原有的水平。

  由於蘇聯人民的忘我勞動,1942年上半年武器、彈藥和軍事技術裝備的生產獲得很大增長:步槍和卡賓槍的生產由1941年下半年的1,567,141枝增長到1942年上半年的1,943,397枝,120毫米迫擊炮由2,315門增長到10,046門,各種類型坦克由4849輛增長到11,178輛,戰鬥機由8,200架增長到8,268架。

  從1942年5月起,各個方面軍開始組建空軍集團軍。這是符合戰爭需要的。最高統帥部掌握著由混成坦克集團軍和坦克軍組成的預備隊,並根據需要,用它們去加強在主要方向作戰的方面軍。

  對於1942年夏天在蘇德戰場出現的局勢,我們的盟國——美國和英國的統治集團持何種態度呢?他們是怎樣履行自己的同盟國義務呢?

  當法西斯集團把80%的武裝力量投入到蘇德戰場時,英、美兩國的軍事領導人卻在沒有敵人干擾的情況下,不緊不慢地調遣自己的軍隊到其他次要的戰場上,不慌不忙地安排這些部隊的戰鬥行動。到1942年夏季,英、美兩國的軍隊人數已達1,000萬以上。他們擁有眾多的裝甲坦克部隊、強大的空軍和海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一再要求同盟國在歐洲戰區開闢第二戰場。

  英、美兩國的資產階級統治集團曾保證要在1942年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但是,這些許諾只是為了在社會輿論面前做做樣子,首先是為了安撫強烈要求儘快給蘇聯以積極援助的美、英兩國人民。因為同盟國知道,一個個新銳師正從德國本土和被它佔領的西歐國家源源不斷地調往蘇德戰場。凱特爾上將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在1942年5月1日,東線共缺少31萬8千人。計劃在5月份給東線軍隊補充24萬人。從5月到9月期間,由年輕的新兵組成的預備隊人數可達96萬。此後,在9月份,不會有任何兵源補充。」為了彌補在蘇德戰場的損失,希特勒被迫採取極端措施,把18歲至45歲的所有德國人都征入軍隊,甚至開始從46—55歲這個年齡組裡徵兵。

  蘇德戰場不僅迫使敵人不斷補充兵員,而且迫使他們擴大軍工生產,特別是重武器生產。1942年與1941年相比,坦克、自行火炮、強擊炮的生產從3,806輛(門)增長到6,189輛(門);迫擊炮從4,230門增長到9,780門;戰鬥機從9,540架增長到11,408架;攻擊機從3,660架增長到6,000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