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0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一六


  賀龍、關向應充分發揮戰動總會的作用,在晉西北各地建立縣、區動委會,將中共縣、區委設在動委會內。有的縣或區的動委會主任、同時就是中共縣、區委書記或部長。這樣,晉西北的建黨工作就比較順利地展開了,控制地方政權。動委會發動群眾,改選村長,改造舊政權。改選的村長不一定都是共產黨員或進步分子,但至少也不是閻錫山訓練的人。這樣一來,閻錫山那套統治辦法不靈了,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就有了可能。當時,閻錫山派到晉西北的兩個專員,一個叫武靈初,一個叫張雋軒。這兩個人都是秘密的共產黨員。賀、關和戰動總會就通過他們撤換了一些不抗日的反動縣長,盡可能地使晉西北一些縣級政權掌握到進步人士手裡,為建立起真正的抗日民主政權準備了必要的條件。

  與此同時,120師大力動員群眾,「招兵買馬」,壯大抗日武裝。賀龍、關向應多次強調:人民的抗日武裝得不到壯大,就談不上抗日,也談不上堅持和擴大統一戰線。

  於是在晉西北,八路軍120師與國民黨閻錫山的軍隊展開了一場「兵源爭奪戰」。

  120師359旅一部駐在一個叫上村的地方,有一部分國民黨軍隊駐在下村。上村和下村相距不過十來裡路,中間橫著一條小河。別看這條河不大,卻把上下兩村隔成了兩個世界。359旅向上村進發的那天,迎面遇上一群逃難的群眾。他們背著包袱,挑著家什,孩子哭,女人叫,憂慮而驚慌地走著。這種顛沛流離的景象,誰見了心裡都沉甸甸的。可是,日寇離這還很遠,為什麼他們就如此驚慌失措呢?

  原來他們都是上村人,只因下村來了國民黨軍隊,嚇得他們急忙逃難。一提起國民黨軍隊,大家又恨又怕,都爭先恐後地向八路軍訴說由下村傳來的消息——國民黨軍隊一進村,就吹鬍子瞪眼,吹什麼抗戰「有功」,要老百姓慰勞。說是慰勞,實際上是趁國難當頭,搜刮民脂民膏。今天派糧,明天攤款,倘若交不出,不是吊打,就是翻箱倒櫃,見啥搶啥。耕畜被拉走殺了吃,桌椅床板被搶去當柴燒了,那些當官的整天花天酒地,打麻將,耍紙牌,見了姑娘媳婦,擠眉弄眼,動手動腳。日寇還沒有來到,下村就已成了人間地獄。老鄉們說:「鬼子來是死,國民黨來了咱們也活不了,反正沒活路。」

  八路軍的到來,給人民帶來了指望,誰願意背井離鄉?他們又背著東西和八路軍一起回村了。

  部隊駐下,便組成了若干工作組,四面活動。從東頭到西頭,從村南到村北,到處張貼佈告,訪貧問苦,幫助群眾解決生產和生活上的困難,運用各種方式進行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合理負擔」、「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政策,猶如春風化雨,沖走了人們的憂慮和不安,帶來了一片朝氣勃勃的景象。不幾天,359旅就協助地方的黨組織,把抗日民主政權的基層組織建立起來了;農救會、青救會、婦救會、兒童團等群眾性的抗日組織也相繼成立了。群眾的抗日情緒高極了。經常看到這種景象:一群農民圍在一起聽宣傳員講解「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滿臉興奮的神色;一個小戰士在教兒童團員唱歌:「向前走,別退後,生死已到最後關頭……」;村口,進來一群收割歸來的農民和戰士,他們挑著金黃色的穀物,邊說邊笑。屋簷下,婦救會的會員們正趕著做軍鞋,「三個姑娘一台戲」,她們在一起唧唧喳喳,好不熱鬧。村外邊的打穀場上,遊擊隊正在練操,「一、二、三——四」的口令聲,震天動地。一聲號令動員參軍,小夥子們雀躍而起:「走,當八路打鬼子去!」一串倆,倆串仨,馬上掀起了參軍的熱潮。來報名的人絡繹不絕,連不夠年齡的兒童團員,也哭哭啼啼鬧著要當小八路。部隊機關真是門庭若市,應接不暇,沒有幾天,359旅的一個連就擴大到二三百人。

  下村的國民黨軍隊聽說八路軍和上村的老百姓團結無間,隊伍天天擴大,又眼紅又嫉妒,便千方百計和八路軍爭群眾。

  開始,他們在橋頭、河岸,設下了一道封鎖線,五步一哨,十步一崗,不准老百姓過河。但是,下村的小夥子們看到上村那股熱鬧勁,心裡怪癢癢的。他們藉口趕集,走親戚,做買賣,偷偷地往上村溜,有的來了以後就再也不願回了,要求立即參加八路軍。

  後來,國民黨軍隊也搞擴兵了,自然,擴兵的辦法是很可笑的。他們要保長打著小鑼在街上喊:「當兵要當國軍,國軍是正牌軍,票子多,可以養家活口!」「不要當八路軍,八路軍是窮光蛋!」喊了幾天,卻沒有一個人去報名。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們敲著小銅鑼又喊開了:「誰當國軍,四十塊大洋一個兵,當面交現款!」可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老百姓愛的不是錢,愛的是真理。儘管鑼聲敲得當當響,人們卻在背後議論:「白洋買不了我們的心。」

  國民黨的軍官氣紅了臉,橫眉豎眼,罵老鄉們:「放著正大光明的國軍不當,偏要偷偷摸摸去當窮八路,真他媽的賤種!」誰知罵得越凶,老百姓躲得越遠。他們施盡了種種伎倆,一個兵也沒有擴到。最後,惱羞成怒了,便乾脆把他們慣用的那一套搬了出來——抓。於是,這兒打槍,那兒罵娘,不論老幼殘弱,碰上了就難倖免,弄得下村一帶的群眾,叫爹喚娘,晝夜不安。尤其惡毒的是,把抓來的壯丁關在一起,連大小便都要監視,晚上睡覺都把衣服搜去,以防止逃跑。殊不知壓力愈大,反抗愈強。晚上,常有只穿短褲的小夥子,吁吁帶喘,滿身是汗地跑來上村。逃來的人用這樣兩句流行於下村的歌謠來咒駡國民黨軍隊:「國民黨、遭殃軍,不打日本害人民!」

  由於和國民黨軍隊還是統一戰線關係,有些來往。一天,國民黨派了個軍官前來,問左齊:老百姓為什麼都跟你們走?左齊回答說:因為我們是人民的軍隊,執行了我們党的全民抗戰的方針,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與人民同舟共濟,人民有民主、自由,人人有抗日的自由,因而他們都能自覺使人民自願地起來抗日;你們對人民依然沒有放棄壓榨的錯誤政策,使人民呻吟於痛苦之中,無法抗日,也無心抗日。那個軍官不知是不感興趣,還是無理反駁,竟瞠目結舌,回答不出一句話,只是哼哼哈哈了一陣便走了。

  送這位「客人」過河的時候,左齊站在橋頭,望著小河潺潺流水,心中無限感慨。上村和下村僅僅一河之隔,卻是兩種景象:八路軍執行了黨中央制定的全面抗戰的方針,採取了種種發動群眾的辦法,結果搞得轟轟烈烈,群眾奮起抗日;國民黨部隊倒行逆施,執行了片面抗戰的方針,採取壓制群眾的辦法,結果是眾叛親離,陰風慘慘,人們根本無心抗日。兩種方針,兩種辦法,就必然產生這兩種結果。但是,河水永遠東流,真理必定獲勝,全面抗戰的正確方針,必然將在全中國土地上開出燦爛的花朵來。

  120師在晉西北極力推動戰動總會把動員農民參軍、補充抗日部隊作為他們的主要任務之一。收復7城之後,戰動總會在主任續范亭主持下,在嵐縣召開了動員新兵的各界聯席會議,決定動員1.3萬人。晉西北人口稀少,要動員這樣一個數目的新兵並非易事,但由於共產黨、八路軍影響的擴大,戰動總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宣傳組織作用,動員的新兵大大超過了計劃。據1939年7月戰動總會的一份材料記載,那一次,在晉西北共動員新兵28180人。這些新兵,除補充給120師、新軍(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工人自衛旅和戰動總會遊擊隊)以外,為了團結友軍共同抗日,經賀龍為首的軍政委員會批准,也補充了一部分給駐晉西北的國民黨軍。

  山西吉縣古賢村。國民黨第2戰區司令長官部。

  閻錫山在主持晉綏軍高級幹部會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