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六八


  天一亮,彭德懷也在指揮所裡呆不住了。他來到距關家堖頂500米處作近距離觀察。當地一身戎裝,足抵壕沿,手握望遠鏡,在凝神觀望時,戰地記者徐肖冰拍下了這一珍貴的歷史鏡頭。這一照片,被廣泛地轉載,成為人們所熟悉的彭德懷的形象。

  苦戰中,彭德懷得到消息,遼縣、黎城方向的2000多日軍正在向關家堖方向運動。彭德懷看了一下表,下了命令:「下午4點,發動總攻。」

  下午4點,總攻開始。772團、16團、38團、25團各以一個營,協同385旅一部,向關家堖上的敵人連續攻擊18次,肉搏多次,敵第一線陣地被攻擊部隊佔領。殘敵60多人退守堖頂的一個狹小地域,固守待援。

  3日上午,增援的日軍已經逼近關家堖。為了避免與日軍決戰,八路軍圍殲關家堖之敵的部隊,適時轉移了。這次戰鬥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日軍岡崎大隊、崛田大隊大部被殲。八路軍攻擊部隊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陳賡旅772團1營3個連傷亡過半。

  彭德懷在其自述中談到關家堖戰鬥時說:「在敵軍『掃蕩』時,日軍一般的以一加強營附以偽軍為一路,我總想尋機殲滅敵軍一路,使敵下次『掃蕩』不敢以營為一路,以使其『掃蕩』的時間間隔擴大,有利於我軍民機動。我這一想法是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因部隊太疲勞,戰鬥力減弱了,使129師傷亡多了一些。」彭德懷所說的營指的就是日軍的大隊。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團長歐致富後來回憶道:彭老總堅持要打這一仗,還有一個意圖:八路軍是堅持敵後抗戰的主力軍、正規軍,不但要會打遊擊;必要時,也得猛攻堅守,頑強拼殺,敢於啃硬骨頭,顯示自己的攻堅能力。

  當時任決死第一縱隊政委的薄一波回憶道:彭老總向我調決死隊兩個團參加戰鬥,我是很積極的,戰鬥中損失固然大,但這兩個團也訂出來了,成為決死縱隊戰鬥力最強的兩個主力團。日《華北治安戰》一書的作者在書中寫道:「在此次作戰中,雖未查明彼我全面的損失,但在第1軍方面損失最大的是第4獨立混成旅團。」

  ※30.不絕的尾聲

  §兩個中國通

  兔死狐悲。

  百團大戰後,日原第1軍司令官退出了現役。華北方面軍參謀長也被調任關東軍第3軍12師團長。看著自己的屬下退的退,走的走,多田駿的心情十分沮喪。

  讓多田駿不順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

  1940年11月14日,參謀總長對中國派遣軍傳達御前會議決定的「中國事變處理綱要」,同時,指示中國派遣軍根據本綱要做出具體研究。兩個星期後,中國派遣軍第一課高級參謀真日穰一郎大佐,向多田駿傳達了中國派遣軍今後工作的方針。

  其中有一條讓多田駿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那就是在談及佔領區的治安現狀時,其優劣順序為:蒙疆、三角地帶、武漢地區、華北。最後還特別提到一句,「而以華北力最差」。多田駿很是不服氣。

  唯一讓多田駿感到欣慰的是方針中開始對華北有所重視了。該方針明確提出中國派遣軍1941年度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鞏固華北。為此,中國派遣軍由華中抽調兩個師團增援華北。

  真田彙報到這裡時,多田駿甚至有些得意了。

  多田駿認為自己雖敗猶榮。此次華北的失敗只是從反面進一步驗證了他在一年前就已預言了的事情。中國派遣軍現在的指示不過剛與他一年前的思想一致。

  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第四課高級參謀有末精三大佐的一些看法使多田駿如遇知音。有末精三認為,1939年到任的多田方面軍司令官是日軍中屈指可數的中國通,「熟悉」中國情況,「關心」民生,「深體」民心,充分理解政治戰略的要諦,深得中國方面的信賴。這些話說得多田駿輕飄飄的。他心裡想,知我者,此人也。「充分理解政治戰略的要諦」,正是我所追求的最高目標。

  有末精三接下去所說的話更使多田駿頻頻點頭。他認為,很多軍界人士口頭上都喊剿共第一,但對共軍的實際情況認識不足、作戰與政務分道揚鑣,各行其是,在「百團大戰中之所以受制於共軍,其原因即在於此」。

  特別是他的最後一句話更是說到了多田駿的心坎上。他說,中國派遣軍與華北方面軍在作戰思想尤其是有關政治謀略上的意見分歧,和對共軍認識不足等問題,使方面軍司令官以及有關人員大傷了腦筋。

  多田駿並不認為他的思想僅僅是從本地區的利益出發,他認為,剛剛卸任參謀次長的他已經形成了從全域出發考慮問題的習慣。要解決中國事變,沒有穩定的華北是不可想像的。但中國派遣軍不但不增兵華北,反而從華北抽調兵力,實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當1941年7月多田駿接受大將軍銜並調日本軍事參議院時、他並沒有敗將的感覺。

  日本的軍事參議院是軍務的諮詢機構,有名無權,有點像個敬老院,一般都是在第一線任職的軍官,由於年齡的原因,不能再繼續任職了,才退到軍事參議院任參議官。

  多田駿可能意識到了是華北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他這次明升暗降,但他覺得作為一名軍人,憑著他對戰爭的認識和駕馭戰爭的能力,晉升大將應是理所當然。他甚至覺得這個榮譽他應該更早地得到。比他晚些出道的岡村寧次早在同年4月就已經升為大將,而老大哥卻晚了幾十月,想到這他心裡總是不痛快。

  7月9日,多田駿下達了最後一個命令。

  華北方面軍命令7月9日北平一、各兵團、各部隊應遵照晉察冀邊區作戰計劃做好統一作戰準備。二、作戰開始時,關於兵力的調轉及其他前項計劃以外的必要事項,另行下達命令。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事務處理者多田駿

  就在多田駿在北平卸任的同一天,日本東京正在舉行新任華北方面軍的任命儀式。新任司令官正是讓多田駿忌妒的又一個中國通——岡村寧次。

  提起杉山元、阪垣征四郎、西尾壽造、多田駿可能沒人知道,但提起岡村甯次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九·一八」事變後,岡村寧次就到了中國。1936年他就已經是日本關東軍第2師團中將師團長了。1938年他出任第11師團師團長,該師團一直是對國民黨軍作戰的主力師團。雖然中間在軍事參議院閑賦幾月,但這並沒有消磨他重返前線的信心。

  岡村寧次比多田駿更為老練,也更為毒辣。他經常到華北各地進行實地調查,切實掌握第一手材料。岡村寧次吸取了多田駿的經驗,他把多田駿的「囚籠」政策加以改進,一方面繼續強化「囚籠」政策和軍事進攻,同時又吸收國民黨的統治經驗在其控制區內實行保甲制度。

  岡村寧次上任後,在9月初開始的第二期肅正作戰中就開始推行他自己的思想。他認為,只有將軍事進攻與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措施結合起來,才能夠實現剿共肅正的目的,要把這次軍事進攻與7月初開始的治安強化運動結合起來,才能夠收到軍事打擊的效果。

  他反對單純軍事進攻。只有軍事,而無政治、經濟手段,軍事行動是徒勞的,有時政治、經濟手段所起的作用甚至要超過軍事進攻所起的作用。為此,他在1941年秋季的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中實行了以經濟戰力主體的治安強化運動。

  岡村寧次的治安強化運動,使華北根據地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據1941年10月統計,當時根據地的人口,只剩下1300萬,達到了最低點。很多根據地就只剩下1、2個縣,鬥爭形勢十分嚴峻。

  走了一個中國通,又來一個中國通。新來的更加兇狠。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