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八路軍129師征戰實錄 | 上頁 下頁 |
九 |
|
◎第二章 邊打邊進 9月30日,劉伯承率129師先遣隊從莊裡鎮出發,踏上抗日征程。 10月1日,386旅旅長陳賡率129師主力386旅隨先遣隊後跟進。 10月2日,129師政委張浩(1937年10月1日八路軍恢復政治委員職務)率師後梯隊啟程。 在抗日戰爭最緊要的關頭,在晉北前線戰事最緊張的時候,129師向著抗日戰爭的最前線,向著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地方出發了。 ※5.385旅首戰告捷 §急講 「七·七」事變後,日軍又連續不斷地發動著新的進攻。在華北地區,9月10日,日軍攻陷大同,9月24日,日軍佔領保定。至此,華北半壁江山已失,太原、忻口則完全暴露,處於戰鬥的第一線。在此危局之下,129師奉令向著前線出發了。 在129師主力出發之前,劉伯承決定率先遣隊提前出發,以便在師主力到達前瞭解和掌握敵、我、友三方的情況,為師主力的展開創造條件。 先遣隊由師前指和769團組成。129師385旅改編後即分作了兩半—— 769團隨師部上前線,旅部率770團開赴甘肅隴東地區留守。385旅旅長王宏坤後來回憶說:385旅的前身紅4軍自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分開過,現在因大局需要,革命的需要,一化為二,各奔東西,大家心裡很留戀,但卻愉快地表示服從。 由於蔣介石給的編制少,紅軍一個軍只能改編成一個旅,一個師只能改編成一個團。紅軍改編後裝備雖不精良,人員卻很充足,一個旅下轄兩個團,每團下轄3個營,每營下轄4個連(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這是蔣介石定了的,無法突破,但每個單位的人員都是按最高配額配備的,改編後的769團共有2900多人,基本上和紅軍時期的一個師的編制差不多。 先遣隊出發後,日夜兼程,向著晉北急進,上上下下只有一個想法:儘快趕到前線,儘快投入到對日軍的作戰中。 129師不能不急。自從115師、120師開赴前線後,勝利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9月25日,115師在平型關取得八路軍出師後的初戰大捷,殲滅日軍精銳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1000餘人,繳獲步槍1000余支、機槍20餘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120師在雁門關和同蒲路兩側,戰雁門、襲甯武,在敵之側翼頻頻得手。兄弟師的消息讓129師有些沉不住氣了。 我們從129師進軍的征途中摘取兩個小片段,來體會一下當時指戰員急迫的心情:鏡頭一:先遣隊出發4天后,先遣隊來到了毛澤東電報中要求的黃河渡口——韓城縣的芝川鎮渡口。芝川鎮渡口河面寬,水流較緩,但河水較深無法徒涉。急急趕到芝川鎮渡口的129師先遣隊,由於找不到渡河的船隻,只好望著河水緩緩地向南流去而一籌莫展。 幾個幹部在岸邊走了幾個來回,也沒有看到一隻船的影子。正著急間,劉伯承趕來了。他看到這種情形,心中明白了幾分,馬上派人去找國民黨地方官。等國民黨地方官磨磨蹭蹭地趕來,天已經很晚了。劉伯承問道:「河的西岸為什麼沒有船隻?」「我們不知道貴軍今天要過河,實在抱歉,明天一定想辦法。」兩個地方官把自己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故意拖延著時間。劉伯承對兩個油腔滑調的傢伙非常惱火,「啪」得拍了一下桌子,厲聲問道:「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兩個傢伙一看對方來頭很大,馬上軟了下來,連聲說:「不認識,不認識!」旁邊的一位參謀走上前,向他們介紹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將軍。」一聽到劉伯承的名字,兩個地方官真的害怕了,忙說:「劉將軍的大名,我們久仰,久仰,今天能見面,非常榮幸。」「啪」劉伯承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嚴厲地對他們說:「什麼榮幸不榮幸的!告訴你們,我們是奉了蔣委員長、第二戰區閻長官的命令,渡河夫抗日前線的,我們明天拂曉必須全部過河。限你們一小時內把船調齊,否則,」劉伯承停頓了一下,「就把你們當漢奸論處!聽清楚沒有?」 兩個地方官一聽要把他們當漢好論處,再也不敢拖延,馬上說:「一定照辦,一定照辦!」 事後,一些當事人回憶說:從來沒有看到劉伯承發過那麼大的火!鏡頭二:當先遣隊來到山西省侯馬鎮時,閻錫山給先遣隊撥來了一列火車,隨車還送來了很多衣服、糧食,但對八路軍最需要的槍支、彈藥卻只給了很少的一點。 大家見了火車都很高興,因為很多戰士生平沒有坐過火車。大家看著火車,一想到轟隆隆滾動的車輪將把他們馬上帶上前線,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火車載著焦急的戰士們開出了侯馬鎮。開出一個多小時後,火車像是一個重症病人一樣,越開越慢,最後漸漸地停了下來。習慣于坐在前邊的劉怕承馬上詢問司機:「火車為什麼不開了?」「報告長官,水箱沒水了。」司機緊張地答道。劉伯承指示立即檢查原因。過了一會,司機跑過來,對劉伯承說,水箱漏水了。劉伯承心想,過河沒有船,坐火車水箱又漏水,閻錫山是故意要考驗我們有沒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本領。他考慮了一下,說:「俗話說: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我們今天硬是要推推火車喲。」 劉伯承對身邊的參謀講:先將火車頭推到汾河邊,給水箱注滿水,然後將車頭開到前邊的站台,換一個開回來,再將等在原地的戰士接走。之後,眾多的戰士,向著北方,向著有槍聲的地方,緩緩地將火車向前推動。 於是,就有了一個「汾河岸邊推火車」的故事流傳下來。 §陳錫聯受命 769團的前身是紅10師——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師,769團團長則更是紅四方面軍出了名的猛將——紅10師師長陳錫聯。 陳錫聯1915年出生於我國著名的將軍縣——湖北紅安縣,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出任紅10師師長。 陳錫聯在北上的火車上就已明白,129師的第一槍要由他來打了。在太原開出的火車上,陳錫聯同劉伯承一起坐在第一節車廂裡。由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陳錫聯才得以在紅軍的總參謀長劉伯承的麾下作戰。陳錫聯知道在智取遵義城、巧渡金沙江、彝海結盟、強渡大渡河等戰鬥中劉伯承都曾起到過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對面地聽劉伯承簡明、清晰、條理分明地分析形勢,更使陳錫聯對其軍事智慧敬佩不己。 劉伯承對當前形勢的分析沒有繞彎子,他一下子就點明保衛太原要有兩個動作,並且用「扼咽拊背」極其生動形象地解釋了這兩個動作——一個動作就是要守住忻口、娘子關兩處要點,這就是「扼咽」;另一個動作就是「拊背」,即以一部分兵力繞到側後去打擊敵人。他進一步對陳錫聯佈置道:我們現在進行的就是「拊背」作戰,可以起到牽制日軍的作用。平型關一仗,表明日軍是可以打的,但又不是很好打。我們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好,要特別慎重。 陳錫聯進一步問到:我們團的具體仕務呢? 「你們團的具體任務是在原平東北側擊從雁門關向忻口前進的日軍。到了東冶後,要到五臺山去開會,你們團要單獨行動,既要大膽,又要謹慎,抓住戰機,可以邊打邊報告,也可以打完了再報告。遇到什麼下解的情況,可以隨時發報來。」劉伯承將129師抗戰第一仗的指揮權交給了陳錫聯。 在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老家——東冶,陳錫聯受領了配合忻口作戰的任務。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