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一四九 |
|
經檢查,七號機中彈31發,如算上子彈洞穿後的二次傷,則共有一百餘處,垂直安定面主樑,襟翼聯結梁、高壓油導管、冷氣導管、方向舵、右輪胎、座艙蓋均被打壞。人們傳遞著難以置信的目光,嘖嘖感歎,驚訝於這架千瘡百孔的機器何以能安然重歸故里。 七號遂成為了不起的英模人物,肩膀上的少尉金牌提前加了一顆銀豆,事蹟也上了軍內外報刊,一時傳為佳話。 戰鬥總結寫道: 韓玉硯同志,今年26歲,家庭出身中農,本人成份農民,文化程度高 小,51年2月參軍,56年4月入黨,52年8月入航校,54年2月航校畢業,總 飛行時間224小時50分,在56式飛機上飛行只有6小時35分。在首次空戰、 飛機遭擊傷和進入螺旋的緊急情況下,能夠沉著改出螺旋,並擊傷敵機一 架,堅持操縱飛機回場著陸。這就說明,即使飛行時間不長,文化程度不 高,飛行經驗不多,只要政治掛帥,對黨和國家人民無限忠誠,平時遵守 紀律,聽組織的話,事業心強,愛學習,理論與實際結合得好,在戰鬥中 就能發揮英勇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機智沉著處置情況,就能夠克服一 切困難轉危為安,創造奇跡。 我又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1958,大陸方面擊落擊傷敵機的是英雄,被敵機擊落擊傷的也是英雄,一樣的大名鼎鼎名揚天下。臺灣方面,被擊落擊傷的則一定要隱姓埋名甘於寂寞,因為你已經成為一塊不便示人的瘡疤。只有那些確鑿擊落擊傷了敵機和沒有擊落擊傷敵機也強說自己擊落擊傷了敵機的人,才有可能成為大紅大紫風光八面的「英雄」。為什麼?說不來,但我隱約感到這裡面似乎有諸如心理承受力和自信心一類的問題。 6 1914年9月3日,法國軍隊的1架莫拉納型單翼機在一次無意的飛行中突然發現,德國第1集團軍已不再向巴黎西部前進,而是向著東南方向的馬恩河推進。法軍立即調整部署,加強了馬恩河地區的防禦。馬恩河會戰共斃傷德軍20萬人,使其喪失了戰略進攻的主動權。史學專家們評論,如果沒有那架法軍飛機關於德軍部署的精確報告,第一次世界大戰也許幾周內就以德軍的勝利而宣告結束了。空中偵察首次登臺亮相,就以其難以估量的戰場效用而聲名大噪,令後來的元帥、將軍們無不對它刮目相看倚重有加。 航空偵察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又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逐漸成為戰場上最重要的偵察手段之一。而高分辨率航空照相器材的誕生,更使得航空偵察如虎添翼,所獲情報的可靠性精確度大幅提升,且效果良好。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缺少了航空偵察的現代戰爭已變得難以想像和不可思議。 * * * 確實難以想像和不可思議,炮擊金門初始,大陸方面竟從未動用過航空偵察。 既然作戰的政治目的有限,對軍事手段就需要嚴格加以約束。為避免過分刺激美蔣導致戰爭盲目升級而失控,大陸空軍一直恪守毛澤東關於不出海岸線和不到金、馬上空飛行作戰的禁令。終日在炮火轟擊下的一片焦土,卻罩上了一個相對寧和的天空,這場戰事正是以這般怪誕的方式表現出它的玄妙高深。 但隨著炮擊的持續和深入,前線對於獲取準確敵情的訴求也愈來愈高。我們的炮到底打得准不准?幾處頑固目標為什麼一直未能把它敲掉?還有哪些敵人隱蔽的要點未被我方發現?敵高地反斜面上我炮彈打不到的死角處情況究竟如何?等等,等等。老炮們迫切需要一張能夠俯視金門全島的航空照片。 於是,能否對金門進行航空偵察的問題又一次擺上了廈門前指的議事日程。 雲頂岩召開專門會議進行研究。 有爭論,有種種假設,亦有不同的聲音,但會議最終取得共識,達成了相當一致的意見:應該給大、小金門及其附屬小島照一張「全家福」了,同它打了那許多年交道,仍然只能看到它的一個側臉,未識廬山真面目,這也太說不過去了。 飛金門的理由多得可以用筐裝: 1.臺灣飛機三天兩頭跑到大陸上空來拍照,跟小媳婦回娘家串門似的,隨便出入,肆無禁忌。你已「犯規」千百次,我只「犯規」一次,當不為過。否則,不是成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了麼? 2.我機首次飛越金門上空,自然會引起敵人的緊張和猜測,但我機一不對地轟炸,二不尋找敵機空戰,估計不會引起敵人的過度恐慌和激烈的報復,戰爭因此而擴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我機不到金門上空是自己的內部規定,又沒有同蔣介石簽字畫押訂合同。因此,去與不去,應完全視我方情況而定。一般不去。去了,也並沒有違反什麼。現在情況下,保持金門空域清靜無事有利於我掌握戰爭的節奏和進程,但金門的頭頂絕非我機的「禁飛區」。 4.我無武器之偵察機飛越金門,有遭敵攔截和敵地面高炮攻擊的危險,但獲取航拍金門照片,進一步搞清核實金門地面情況利益極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風險值得一冒。 …… 偵照金門的任務遂一錘砸定。艱巨使命交給了福空獨立第2團。 * * * 在人民空軍的序列之中,偵察航空兵是一個新兵種,獨2團卻是一支老部隊。1954年9月,該團對敵占一江山島前後共進行了60架次的空中照相,共發現地堡94個,隱蔽火炮19門。登島攻擊發起,我強擊機轟炸機群和地面炮兵按圖索驥,對以上目標逐一摧毀。戰後實地勘察核實,航空照相的準確率達到80%以上。獨2團一戰照出了威名。 但,一江山島的經驗在金門卻派不上多少用場。 一江山僅1.7平方公里,只需飛行一個架次,即可將它捕入鏡頭。金門則不然,一百好幾十平方公里面積,如欲將它變成一幅1:14000航空照相圖,據初步估算,以雙機編隊實施,最少也要出動6次以上。這樣不僅拖長完成任務的時間,不符合隱蔽迅速的戰術要求,而且由於各雙機分別進入,也很難準確地保持規定的航線,通過目標照相,達不到上級關於相片必須有前後60%、左右40%-50%的重迭量的嚴苛要求。於是,所有的腦瓜都合乎邏輯地在思考:恐怕只能採用組織多機編隊的方法實施大面積照了。經精確測算,「多機」起碼需要6架。 6機編隊,過去無先例,手頭也無參考資料,唯有自己摸索。第一次模擬試飛,採用三對雙機之長機對正目標,各僚機與其長機保持間隔的方法,結果所攝照片有的互不重迭,有的產生交叉,歸於失敗。發動群眾熱烈討論找原因,採納了中隊長韓延升提出的以帶隊長機對正目標,其餘各機保持間隔的照相方法。又經過三次試飛,解決了開關相機時間、保持間隔距離以及轉彎進入等若干問題,照相結果也一次比一次理想,證明了6機是可行的。 就如準備攀越一座險峻的處女峰,如果勘察到了確實可行的進軍路線,論證出此山可登,大約便是找到了征服的門徑,看到成功的曙光了。 全團上下喜悅鼓舞,信心大增。帶隊長機大隊長姜東鈞一面繼續組織6機操練,一面帶領飛行員到高炮部隊參觀,結合我高炮對敵機的戰術和敵高炮對我機的戰術,並根據敵戰鬥機在金門空域的活動規律,很快研擬出了偵照金門的行動方案和戰術細則。整個計劃猶如一篇文章,貫徹迅速、突然、隱蔽、安全的思想,突出了力爭一次完成、避免讓臺灣過分驚恐緊張的主題。 關於航線選擇。確定先飛海上,從金門島東北進入。因為偵察機退出目標後可直接飛向大陸,便於我殲擊機攔截尾隨的敵機。否則,從金門島西北進入,退出目標至公海,需做近90』左轉彎,恰好把屁股甩給了在海上巡邏的敵機,易遭攻擊。另外,敵中口徑以上高炮大部配置在北太武山附近,我偵察機從東北方向突然進入,可縮短其射擊準備時間。如從反方向進入,敵高炮射擊準備則相對充分。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