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一三三 |
|
故事四 文天祥被元兵俘虜,元將張弘範叫他寫信勸張世傑投降。文天祥寫道: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範又勸他投降,並且保證他 到元朝有大官做。天祥哭道:「國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餘罪,還能拿貳 心來求不死嗎?」天祥絕食八天沒有死,元世祖屢次叫他投降,不為所動 並做正氣歌一首,以示決心。後來臨刑也毫無懼色,認為責任已盡,死而 無愧的。 臨大難而不變節,才是聖賢,才是英雄! 故事五 漢朝霍去病說: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意大利英雄加富爾說: 「我無妻,我以意大利為妻。」這是何等的氣概,何等的抱負!一個革命 者除了將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貢獻給國家外,實在不應有什麼需求。我們 現在正處在國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時代,應當將一切的欲望轉移到一個欲望 上去,這個欲望,就是反共複國。我們要拒絕一切不急需的要求,忍受苦 痛,爭取勝利。你想,如果大陸收復了,同胞得救了,那時的快樂將是如 何呢? 故事六 曾國藩和太平天國打仗,由江西進駐祁門的時候,四面受敵,情勢非 常危險,部下都功他撤退,他卻說:「去此一步,即無死所。」並且把寶 劍掛在帳前,以示「死」的決心。人,不是隨便可以死的,必須聽從命令, 來作有價值的犧牲。譬如,你要進攻這個據點,如果攻下,共匪就被包圍, 這是消滅共匪千載難逢的時機。進攻令一下,你就應當拼命衝鋒,向前殺 去。假如據點攻佔了,你還活著,那就有很大的功勞;不幸犧牲了也是死 得其所,心安理得,暝目長眠,讓後面的人踏著你的血跡,繼續前進,消 滅共匪,完成革命任務。 蔣經國一個又一個主旨相近內容相類的故事,明白無誤地傳達了他的強調:奮鬥、犧牲,為孤島禦敵、孤軍戰勝之第一要義。 他還有一個自己不說而讓別人去說的故事:經國先生冒著炮火上金門島,這是何等的勇敢無畏,這正是金門軍人的楷模! 10月23日14時,蔣經國參加金防部政工會議,他在口若懸河地講述了幾個小故事之後,忽然詩興大發,脫口成章,同與會者共勉: 鋼的意志,鐵的軍, 為了國家,為了自己,勇敢果決向前沖! 不怕天崩地裂,抱定決心滅共匪! 我們要在炮火中壯大起來! 他激動地站立起來,揮動著短而粗壯的手臂,用略帶沙啞的語音說:現在真正到了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後關頭了!事實證明,總統領導我們奮鬥的方向是絕對正確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今天,我們的責任是要共匪滅亡在我們的手中; 與會者亦都站立起來,長時間猛烈地擊掌。 * * * 30年之後,1988年,蒼老衰弱的蔣經國仰躺在臺北七海官邸的病榻上,死神一步步向他走來。病痛逼迫他攥緊了拳頭。此時,他手中握著的仍然只有父親留給他的台、澎、金、馬。 彌留之際,頭腦會一霎間的格外清醒,他大概想起了那些忠心耿耿跟了他父子一輩子亦將終老臺灣的大陸老兵們,想起了那一張張因反攻無望而老淚縱流的皺臉,於是,他有氣無力地說了一句:「就讓那些老兵回大陸回老家去看看吧。」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沒有再講述他的故事集中的任何一個小故事,也沒有再說一句振作民心士氣的話。 其實,他所有的小故事所闡發的道理大都是好的,偏差在究竟何為國家何為民族的問題始終沒有搞清楚,國家認同的理念方面一直呈現著矛盾和混亂。 蔣經國後半生辛苦勞累,為臺灣作了許多事,但現在臺灣卻很少人提起他懷念他。倒是他生命最後時候所做出的那個決定,給絕對禁錮隔絕的海峽兩岸開啟了一條窄窄的縫隙。他要在青史上留名的,很可能就是這一筆。這一筆恰說明了歷史的潮流不可悖逆,包括他蔣經國自己。 * * * 胡璉評價說:「經國先生每次一到,不啻給戰地帶來了十萬雄師和不可數計的軍需補給,金門能夠久守不怠,這實在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郝柏村評價說:「經國先生于共軍恢復炮擊之次日,即又冒炮火來金門,這是他的偉大處。」 蔣經國則把功勞記在老爸的帳上,他在向父親彙報時說:金門胡司令以下每一位官兵都托我轉達對總統的問候,感謝領袖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都表示,有總統的英明領導,一定能打贏這一仗。士氣極高! 「總統」高興了,對愛將大為誇獎,說:胡、郝等將軍歷來帶兵有一套,對党國又忠心不二,均堪大用。 3 搞政工的蔣經國強調精神作用。 搞技術的俞大維則看重物質力量。 五十年代,文人國防部長俞大維跑金門甚至比蔣經國還要勤,由此在臺北軍政界,獲得了「經文緯武奇男子,特立獨行大丈夫」的美譽。此公確是一個事必躬親一絲不苟說到做到的人,對「總統」的赤膽忠心和對本職的敬業精神無可挑剔沒得話說。每到一處,他向官兵免不了也要講上幾句鼓舞勉勵的話,但他來這兒的目的絕不在此。他一項一項詢問官兵的戰備工作和物質生活,掏出小本認真地做著記錄,然後,不嫌重複地重複著一句話:「諸位同志、弟兄,凡是你們缺乏而又需要的東西,只要我有,一定發到你們手裡;如果倉庫裡沒有這樣東西,我會想辦法來解決;想盡一切辦法還是找不到要不到買不到,對不起,我也沒有本事啦。」果然,有許多物資及時分撥到了前線。 俞大維的觀點:士氣決非空中樓閣無根之木,每個士兵手裡握著的不是來複槍而是燒火棍,打現代戰爭士氣再高有屁用。相反的,軍隊改善了裝備加強了火力,士兵作戰便會更有信心,士氣也就水漲船高了。 有一回,他聽一位炮兵軍官偶爾提到,美國有一種威力無比強大的「八吋(英寸)榴炮」,金門如能裝備此物,立刻就能改變火力上敵強我弱的態勢。他在小本上記下了這種武器,並在「八吋榴炮」四字下面,重重地劃了一條橫杠。 彈道專家俞大維博士曾半開玩笑說:我和毛澤東差不多,是個唯物論者。 其實,他同毛澤東差很多,因為,他「唯物」得過了頭,成了「唯武(器)」論者。 * * * 「八吋榴炮」 即口徑203毫米榴彈炮,四十年代美軍先裝備於大型軍艦,後也裝備陸軍,主要用於要塞防禦。M2式203榴炮最大射程16850公尺,戰鬥全重16000公斤,彈重90.6公斤。由於該炮彈丸重量是155榴炮彈丸的2倍,故威力大體相當於兩發155榴彈同時在同一點爆炸。 203榴炮的破壞力固然強大,但實戰表明,其仍不可能絕對保證一發炮彈就能摧毀永備工事,當然,它的爆破效果與射擊精度間也仍然存在著正比關係。 大有大的難處,轉移陣地困難、射速慢、發炮光煙濃烈,使得203榴炮在重重打擊對手之時,也把自身的弱點亮給了敵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