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8.23炮擊金門 | 上頁 下頁 |
一一 |
|
兒子條分縷析,縝密周詳。 父親側耳靜聽,完全投入,他一邊字斟句酌地咀嚼兒子的分析,一邊調動所有的智慧思索著相應的對策。聽到關鍵處,他既像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詢問兒子:「美國人在金馬協防問題上始終態度暖昧,難覓真言,葫蘆裡究竟裝的什麼藥?」 * * * 兒子稍事思考,答:「幾天前我曾與蔡斯將軍①晤談過,他並不直言要我方從金馬撤退,卻拐彎抹角提及金馬外島其實對於臺灣安全並不重要,搞不好反會招惹一些無謂的麻煩。他還向我透露,美國即將在中東採取某種行動,希望外島上的部隊能夠保持克制,因為美國不想同時在世界的另一區域陷入泥淖。我一向認為:美利堅雖為盟邦,但同時又是一絕對實用自私幾近於偏狹之民族,其處置國際間事務方式並無固定標準和一貫原則,往往因時因人而異,甚至前後相悖自相矛盾。加之他們剛剛又在朝鮮領教過毛共的頑強兇悍,正所謂一回遭蛇咬,三年怕井繩呢……: 父親「嗯」「嗯」地應允著,站起來,倒剪雙手,低著頭,在寬大的辦公室內來回踱步。 兒子覺得是向父親大膽進諫的時候了。但他多長了一個心眼,不照直說是自己的意見,而是拉來一些位高權重的長輩陪襯,他覺得,這樣做,被父親採納的把握可能更大。他開口:「總統,我已徵詢陳院長、何主任委員、俞部長、王總長、蔣主任、彭、梁、陳總司令等②党國長輩、長官的意見,各位都以為,金馬乃臺灣咽喉之地,斷然不可撤守。但在中東情勢尚不明朗、演化殊難定論之時,我們不妨在台海稍加克制,不事張揚,軍事上取低姿態,此種戰略絕非示弱於共匪,而是一種韜光養晦之策,一可以化釋盟邦疑懼,二可避免給毛共以尋釁口實,以靜觀時變,尋覓良機……」 【①蔡斯將軍:美軍援台軍事顧問團團長。】 【②陳院長——臺灣行政院長陳誠。何主任委員——戰略顧問委員會主 任委員何應欽。俞部長——國防部長俞大維。王總長——參謀總長王叔銘。 蔣主任——總政戰部主任蔣堅忍。彭司令——陸軍總司令彭孟緝。梁司令 ——海軍總司令梁序昭。陳司令——空軍總司令陳嘉尚。】 萬萬不曾料到,父親突然照桌猛擊一掌:「婦人之見!克制、克制,克制個屁!他美國人要我們去死,大家排隊去跳海麼!娘希匹,美國人有美國人的利益,我們有我們的權力。我們臥薪嚐膽這許多年,不就是準備要同共匪決一死戰的麼?這一仗遲早要打。想回大陸就得打。毛澤東不怕打,我也不怕!在臺灣打,在澎湖打,在金門馬祖打,由他揀好了。金門這個地方,不但不能撤,還必須給我牢牢守住,美國人不幫忙要守,十萬兵都打光要守,臺灣這裡,連我這個總統府不擺一兵一卒都派過去也要守!金門守不住,臺灣早晚有一天也守不住的,翻一翻史書,讀一讀鄭成功、施琅如何征台就知道的……」 兒子怔怔站著,他對父親的勃然暴怒大惑不解。他知道自己的建議與父親的所想不一致,惹惱了父親,但尚不明了父親究竟是怎麼想的。雖然已從父親嘴裡喊出來的並不十分連貫的字裡行間,他直感到父親顯然有更為深謀遠慮的思考。他站起來:「總統,請給我時間,容我再議。」 父親走過來,苦澀一笑,用力拍拍他的肩膀,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蔣副秘書長,不要忘記,臺灣乃彈丸之地,只是我們中國國民黨的棲身之所。我們不怕敵人強大,就怕自己苟且偏安,所以即便我此生做不成鄭成功了,也希望你不要去做鄭克塽。」 兒子略有所悟:父親忌聽諸如「克制」、「低姿態」、「韜光養晦」等等消極避戰之詞,即便使用這類詞的著眼點僅僅是就策略而言。父親在臺灣海峽採取的戰略只此一種:攻勢戰略。 * * * 父親畢竟是父親,幾十載戰火狼煙外交縱橫政壇風雲宦海浮沉,早已把他鍛造錘打得高深莫測成佛成仙。數不清的勝負榮辱辛酸苦辣大悲大喜乍起乍落,更使他弄權謀遊刃有餘用手腕爐火純青。相形之下,兒子確實還欠火候略遜一籌,思路合邏輯而顯淺直,謀劃應形勢而缺算度,「太子」地位雖已悄悄確立,但作為一個領袖繼任人,尚需繼續修煉。 * * * 7月17日,臺灣宣佈,三軍已處於「特別戒備狀態,」全體官兵停止一切休假。 台高級將領走馬燈似地巡視金門、馬祖地區。金、馬駐軍頻繁演習,福建沿海不斷遭到炮擊。 美國在臺灣的軍事顧問、外交官同台方有關部門「整日整夜保持神秘接觸」,「每小時把有關中東形勢情況告訴國民黨」。美軍太平洋戰區同時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第七艦隊航空母艦2,重巡洋艦2,驅逐艦8,活動于臺灣東北60至100海裡處待機。另以航空母艦1至2,驅逐艦4至8,活動於臺灣海峽以南海域及巴士海峽海域。美潛艇2至3,則隱匿於中國大陸浙東海域,監測中共海軍南下動向。第七艦隊司令比克利將軍在一次談話中透露:假如爆發戰爭,導彈艦隻將駛近亞洲大陸摧毀共產黨中國在旅大、青島及上海的潛艇基地。美海軍參謀長伯克將軍也並無顧忌地在公開場合談論:美國海軍正密切注視臺灣地區局勢,隨時準備進行像在黎巴嫩那樣的登陸。 蔣「總統」也于公眾場合曝光,顯得信心十足:我們有一切理由相信,我們收復大陸的努力將會成功。我認為這是完全做得到的,可行而現實的事情。 …… 「攻勢戰略」在行動。 從中東刮起的強颱風,以閃電般速度光顧原本就不平靜的臺灣海峽。 4 1958年7月18日夜,北京城華燈初上。遊行隊伍中的有心人發現,那個時代最高級轎車「吉斯」、「吉姆」一輛接一輛馳過長安街,駛進了中南海。 懷仁堂,燈火輝煌,中央軍委在此召開緊急擴大會議。 彭德懷、賀龍、徐向前、聶榮臻、陳毅、林彪元帥,粟裕、黃克誠、陳賡大將,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大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炮兵司令員陳錫聯上將,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總政治部主任蕭華上將,總後勤部部長洪學智上將等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批曾經翻江倒海叱吒風雲,如今構成了中國軍隊最高統帥部的著名將領齊集一堂。一片草綠色和那一顆顆點綴其間的耀目的帥星、將星,渲染著這裡重大、緊迫、嚴肅的氣氛。所有的「戎裝」都目不旁視地注視著唯一一個著淺色中山服的「老百姓」,他,就是堅決拒絕接受大元帥銜,但中國軍隊指揮大權始終牢牢在握的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 毛澤東動作緩緩卻是用力地劃燃一根火柴,點煙,深深吸入,掃視一下會場,開宗明義宣佈:現在開會。大家都知道了,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裡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打金門! 瞬間,會議室內鴉雀無聲,空氣凝結只聽見吊扇旋轉的嗡嗡聲,歷經百戰熟知戰爭為何物的高級將領們立刻在心頭稱出了毛澤東最後四個字的千鈞分量。 自從1935年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以後,歷史便一次又一次印證了毛澤東就是勝利的代名詞。沒有人懷疑他所做決定的正確性,人們的眼神是在互相探詢:既然中央和主席決心已下,炮擊的軍事和政治的目標是什麼?實現的條件究竟如何?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