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軍事·軍旅 > 鏖兵西北 | 上頁 下頁 |
三一 |
|
戰壕裡滿身泥土的敵兵,見解放軍戰士如同上山的猛虎,齊攻上主峰陣地,端著明晃晃的刺刀猛撲過來,槍掃刺刀捅,如人無人之境,嚇得屁滾尿流,扭頭就往山下逃。 敵人一邊胡亂放著冷槍,一邊四散逃命。 戰士們追殺敵人,一邊同那些繼續頑抗的敵人拼刺刀,一邊喊著:「繳槍不殺!」 一陣激烈殘酷的肉搏戰後,敵人屍橫滿山,血流遍地。剩下沒死的,嚇得跪在地上,哭著求饒道:「大爺們饒命,我們也是漢人呀!」 戰士們喊道:「不管是回民還是漢民,只要繳槍,我們一律寬待!」 陳宜貴隨著後續部隊,緊跟上來,山坡上坐著一群光著頭,渾身泥土,被懾服的馬軍俘虜兵。解放軍一個宣傳人員,正在給他們講寬待俘虜的政策。幾個衛生員,在為帶傷的俘虜包紮傷口。 登上羅家山主峰,放眼四望,可以清楚地看到敵人整個防禦工事的全貌:羅家山和對面的鸚鴿嘴互成犄角,控制著經任山河通向固原的公路。山上,敵人構築了一道道馬蹄形塹壕,交通溝環山繞梁,每個山頭都構成支撐點,各點能相互火力支援,形成了一個密集的交叉火力網體系。 鏖戰到下午5時許,馬家軍開始全線潰逃。敵縱深30裡寬10裡的野戰防禦體系,全部被解放軍徹底摧毀了。 解放軍各路勇士們如虎撲食,似鷹捕兔,乘勝展開勇猛追擊。指戰員不顧連續行軍作戰的疲勞,一氣追過帽山,直抵固原城下。 敵人一路潰逃,狼狽不堪,背包、馬匹、傷兵、帳篷、鞍具、汽車、軍鍋、肩章符號……丟得洪地都是,烏七八糟,混亂不堪。 任山河之役,激戰6小時,殲敵5千餘人。馬鴻逵深恐解放軍直搗其空城銀川,忍痛放棄瓦亭、固原一線,不顧青海馬步芳部,星夜向寧夏逃竄,殘風亂雲似地敗退而去。 §16 任山河戰鬥和三關口戰鬥,是同時發生在兩個不同戰場上的陣地戰。 平涼解放後,寧夏馬鴻逵的盧忠良第128軍,撤至三關口一帶,企圖憑藉六盤山及三關口險要關隘,固守瓦亭,阻擋解放大軍的西進。 解放軍在半月之內,連戰連捷,長途追擊,西進數百里,解放了隴東大片土地,威懾青、甯二馬,敵人全線退縮,陷於一片混亂的局勢。青海馬步芳慌忙收縮主力部隊,加強蘭州外圍防禦,同時一再敦促寧夏馬鴻逵部第128軍在三關口一線,抗擊解放軍的西進,以贏得時間,部署蘭州戰役。但是,馬鴻逵識破了馬步芳的陰謀,除令盧忠良第128軍在三關口一線狙擊解放軍而外,也慌忙收縮寧夏境內的主力部隊,以保銀川的安全。三關口不僅是蘭州和銀川的一道險隘門戶,也是青馬與甯馬唯一的聯絡線,如果三關口失守,青、甯二馬之間的聯絡即被斬斷,蘭州和銀川也將面臨被解放大軍分割包抄的險境。 六盤山屬隴山山脈。這山脈南北走向,連綿起伏數百里。第一峻嶺六盤山,是這道山脈的主峰,山峰陡峭,地勢險要。六盤山拔地而起,聳立雲中,海拔2800多米。1935年秋,毛澤東率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六盤山時,曾寫下了這樣一首壯麗的詩篇: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捲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六盤山因此而名揚天下。 三關口位於六盤山東側,是西去蘭州,北至銀川的咽喉。兩面石峰突兀,懸崖絕壁如刀削斧砍,一條公路被兩山夾在當中,向下一道水,向上一線天,異常險要。傳說宋朝的時候,楊家將曾在三關口與少數民族軍隊發生過一場血戰。楊家將雖然能征善戰,兵精將良,人強馬壯,但由於長途奔勞,糧草不足,加上三關口一帶地勢複雜險要,連戰不利,鏖戰數十日,不僅戰勝不了對方的進攻,反而傷亡慘重,一籌莫展。最後,朝廷派來援兵,楊家將也摸清了三關口一帶的地形,才一舉擊退了對方的進攻,大勝回師。三關口北峰突兀的一尊巨石,據說就是當年楊家將發起反攻前的點將台。如今,在當年楊家將大戰三關口的地方,解放軍與寧夏馬鴻逵的軍隊又要發起一場血戰了。 甯馬騎兵第37團扼守三關口南山;第256師767團扼守北面太白山。穿三關口而過的一條公路盡被破壞,埋設了地雷。 敵人幻想在這裡嚴密設防,阻止解放軍乘勝前進。 馬步芳得知解放大軍直逼三關口,又驚又怕,慌忙將彭銘鼎連夜召來,共商軍機大事。 電力不足,燈光發黃,室內灰暗。馬步芳穿著一件寬大的睡袍,趿著一雙繡花拖鞋,心灰意冷地站在地毯上發愣。 彭銘鼎站在桌角邊,面對馬步芳說道:「固關失利,隴東兵團開始戰略撤退,出於萬不得已。可是,馬教靜寧夏兵團也慌忙收縮兵力,拉出一副退守銀川的架勢。而隴南兵團的王治岐第119軍殘部,倉皇逃逸於禮縣山區;黃祖塤第91軍,周嘉彬第120軍,也各懷鬼胎,向挑河方向潰退。如此下去,大家都互不相顧,各自奔逃,保存實力,西北局勢如何維繫?」 馬步芳無可奈何地唉歎一聲,憂心忡忡地說:「看來,只能退守蘭州,在蘭州組織決戰了。」 彭銘鼎搖唇鼓舌道:「共軍進軍神速,若不利用三關口、瓦亭險要地形組織抗擊,便不會有時間組織蘭州決戰了。」 馬步芳一聽有理,當即決斷道:「共軍已逼近三關口、瓦亭一帶,以我名義向寧夏兵團馬敦靜發電,口氣必須強硬!」 彭銘鼎隨口便說:「也只能如此了。」 當天夜裡,馬步芳為保殘局,惶惶然調兵遣將,親自從蘭州向寧夏馬軍總指揮官馬敦靜致電: 瓦亭為目前寧青聯絡之最後生命線,扼守瓦亭對內 對外可轉變局勢,否則青寧從此破裂! 馬敦靜于第二天淩晨收到電報後,急忙跑來向馬鴻逵討教。 馬鴻逵躺在炕上,接過電文,掃了一眼,然後對站在頭頂方向的兒子說:「看來,不打一下,廣州方面也不好交代啦!」 馬敦靜猶猶豫豫地說:「共軍楊得志第19兵團窮追不捨,如不抗擊,共軍氣焰日見囂張,對我軍士氣大為不利。」 馬鴻逵將電報放在枕邊,伸著懶腰說:「即刻以我的名義,向前線總指揮盧忠良發電,命令第128軍利用三關口、瓦享有利地形,據險布兵,抗擊共匪楊得志兵團,務必重創追擊之敵!」 甯馬第128軍軍長盧忠良,在接到馬鴻逵的電令後,也給部隊傳了一道手令: 瓦亭為寧夏門戶,奉副長官(指馬鴻逵)命令死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