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奇幻小說 > 地海奇風 | 上頁 下頁
五〇


  §作家簡介

  閱讀勒瑰恩:在多重疆界間起舞

  ——繆思出版編輯部

  本文標題,部分借用了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Le Guin,1929-2018)自己所寫的評論集書名《在世界邊緣起舞》(Danc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因為用來形容她自己的確非常貼切。不只是因為她身跨奇幻與科幻創作兩界——確實有很多作家一手寫奇幻,一手寫科幻。當然,她在兩界都成就斐然,地位崇高,這點誠屬不易:她的奇幻代表作“地海傳說”系列,包括《地海巫師》(1968)、《地海古墓》(1970)、《地海彼岸》(1972)與《地海孤雛》(1990)等,舉世矚目,名列經典,不僅創作至今三十多年來一直深受各年齡層讀者喜愛,凡探討奇幻文學或青少年文學的論文或評論,必提及“地海”的重大成就。她的科幻小說也是重量級,《黑暗的左手》(1969)與《一無所有》(1974)這兩部長篇巨著均獲星雲獎與雨果獎雙雙肯定,奠定她在科幻文學與性別議題上的地位,整體而言所獲獎項與榮耀更是不計其數。

  但是,光舉出她在這兩種文類上的耀目成就,還不足以形容她的特別。很少有作家像她這樣,除了一手寫奇幻、一手寫科幻外,還擅長寫實小說,除此之外又生出好幾隻手寫詩、寫散文、寫遊記、寫文學評論、寫童書、寫劇本,又兼翻譯,可謂樣樣精通。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一種層次:跨越創作類型的疆界。

  勒瑰恩不僅跨越了創作類型的疆界,還打破了主流文學的藩籬。奇幻、科幻小說,甚至包括青少年兒童文學類型,有很長一段歷史處於文學界的邊緣位置,不受重視。勒瑰恩出身學術家庭,父親是人類學家,母親是心理學家及作家,均非常關注美國原住民文化。家中時常高朋滿座,除了知名學者、研究生之外,還有許多印地安人,套句勒瑰恩母親所說的話,他們家就是“一整個世界”。在這樣富有學術氣氛的環境成長,三位兄長都成為學者,她自己則攻讀法國與義大利文學,取得文學碩士,並在大學任教。儘管如此,勒瑰恩卻選擇了大眾文學為志業。她以令人讚歎的才華在奇幻、科幻與青少年文學界奠定名聲;作品的文學性更吸引了主流文學界的注意。以她作品為分析物件的文學評論眾多,甚至出版專書探討。舉凡“地海傳說”的成長主題與道家思想、《黑暗的左手》的敘事方式與性別議題、《一無所有》的烏托邦與反烏托邦等等,皆對主流文學界產生重大影響。西方文學評論家哈洛·蔔倫(Harold Bloom)在專論勒瑰恩的評論集《Ursula K. Le Guin》(ChelseaHouse,1986)中于序言盛讚她為當代幻想文學第一人,創意豐富,風格上乘,勝過托爾金與桃莉絲·萊辛(Doris Lessing),並於《西方正典》附錄中將她列為美國經典作家之一。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二種層次:跨越主流文學與大眾文學的疆界。

  在性別議題上,勒瑰恩也沒缺席。她可謂最早探討性別意識的奇幻、科幻作家之一,諸如《黑暗的左手》與“地海傳說”等作品中,均可看到她以女性身分對奇幻、科幻文類的反省。

  於此,她再一次跨越疆界:性別的疆界。

  勒瑰恩除了創作,更投入老子《道德經》的英譯注解工作,耗時四十年之久,此版本推出之後獲得相當高的評價。她並將老子思想融入創作,在一向以西方文明為骨幹的奇幻、科幻小說中,發揮東方哲學的無為、相生與均衡概念。此外,“地海傳說”中的島嶼世界(相對于歐美的大陸世界)與骨架纖細、黑髮深膚的民族(相對於西方人種的外貌),以及隱喻西方文明的侵略與破壞性格,這種“去西方中心”的敘述觀點與一般西洋奇幻文學形成強烈對比。

  這是她跨越疆界的第四種層次:跨越文化疆界,脫離西方主義。

  女性、青少年兒童、大眾文學與東方思想,相對于男性、成人、主流文學與西方文化,都是位於邊緣。勒瑰恩正是“在多重世界的邊緣翩翩起舞”,織就了種種意象繁複、文字優美、意蘊深厚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她不僅要傳達深刻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她還是說故事的高手,能同時兼顧閱讀趣味、文學風格和哲思議題。她的作品被翻譯為許多語言,日本當代名作家村上春樹亦特別操刀翻譯她的短篇童話“飛天貓”系列,並坦言:“勒瑰恩的文字非常優美豐富,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之一。”很慶倖她選擇了奇幻、科幻類型來說故事,豐富了我們的視野;更慶倖有了她的努力,邊緣文學的發聲位置終於有了流動。

  像這樣一位元作家,絕對值得我們認識,並細細咀嚼。

  地海奇風(地海六部曲·Ⅵ)完。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