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宋偃(2)


  宋偃先生——本文男主角,是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他本來不是國君的,而且也沒有當國君的希望,因為他是庶子。但他生有異稟,當他懷在媽媽肚子裡時,媽媽夢見兩百年前已經滅亡了的徐國(江蘇省泗洪縣)國君嬴偃先生。老娘怎麼知道那個夢中拜訪她的傢伙就是嬴偃?史書沒有交代。嬴偃先生在世時,對小民有很多照顧,以致被稱頌為仁君。他曰:「阿母啊,我奉上帝之命,前來投胎。」一語未畢,娃兒呱呱墮地,老爹宋辟兵先生(宋國第三十三任國君)就命名「宋偃」,希望他能像嬴偃先生一樣,留芳千古。

  《東周列國志》曰:

  「(宋偃)生有異相,身長九尺四寸,面闊一尺三寸,目如巨星,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鐵鉤。」

  ——二十世紀八〇年代的度量衡制度,一公尺等於三市尺。宋偃先生勢將身高三公尺,面闊三十公分。不但身材奇高,(有你閣下兩倍高,只好爬著進房門矣),而且臉也奇大,(簡直像小汽車上的輪胎)。現代差古代遠矣,好像中國人越來越縮水啦,想起來教人洩氣。直到前年(1981),柏楊先生在波士頓參觀最近在陝西省出土的「秦俑」——陶制的秦王朝時代的老爺兵塑像,才不由的舒了一口氣。紀元前二世紀時中國人固然強壯(秦俑個個肌肉結實),但身材可跟現代中國人差不多。所以說九尺四寸也好,一尺三寸也好,應是當時的尺,當時的寸也。依我們現代普通人的體軀推測,當時的一尺,大概等於現代的六分之一公尺——二十公分。比現代的長度,幾乎小了一半。

  ——尺寸的長度,顯然是越來越大,這跟不絕如縷的暴政有關。從前不是每年徵收你小民十尺布,作為所得稅乎?俺也只徵收十尺,甚至,為了表示「仁政」,俺只徵收九尺,你還有啥可說的。只不過俺的尺比較長一點罷啦。

  宋偃先生的長相,堂堂一表,「力能屈伸鐵鉤」,更屬勇冠三軍,使人想起他的旁系血親尊親屬的子受辛先生,也是這麼氣壯山河的也。

  紀元前四世紀三〇年代前370年,老爺宋辟兵先生逝世,國君位置由嫡長子宋剔成繼承。四十一年後的七〇年代前三二九年,宋偃先生發動政變,老哥宋剔成先生逃亡到齊王國,宋偃先生嗣位。史書上沒有記載他的年齡,但他在老哥當了四十一年國君之後才發動政變,而他自己又在位四十四年,看情形他可能是老爹的遺腹子。

  宋偃先生嗣位國君後的最初十年,還算安份,如果他不折騰的話,他的國家在列強的均勢中,可能繼續生存。可是,他卻開始折騰,起因於一件荒唐的使命感。原來,有一年,首都睢陽(河南省商丘市)城牆拐角,一隻麻雀在那裡築巢,小孩子攀到城牆上淘氣,在雀巢裡發現一隻剛孵出來的雛鷹(鸇)。咦,麻雀蛋孵出了鷹,真是怪事怪事,兼怪事加三級,一時傳得人人皆知。馬屁精官員認為是一件千古未有的祥瑞,就把該嗷嗷待哺的雛鷹,呈獻給宋偃先生,宋偃先生把巫師(太史)叫來,教他占卜吉凶。巫師老爺擺開攤子,念念有詞,得到過往神仙指示之後,報告宋偃先生曰:

  「大王呀,這可是上上等之卦。雀何其小也,蒼鷹何其大也。小麻雀竟然生下大蒼鷹,乃反弱為強,成為霸主之兆,可喜呀可賀,可賀呀可喜。」

  搖尾系統事實上就是順調份子,他們知道頭目的耳朵喜歡聽啥,就拚命說啥。像對付一頭毛驢一樣,順著毛驢的毛撫摸,毛驢一舒服,順調份子就有得官做啦。現在,宋偃先生開始舒服,他果然賞賜了巫師老爺。

  ——如果巫師先生像柏楊先生一樣,口吐真言:「老爺容稟,這可是下下之卦,麻雀何其小也。蒼鷹何其大也,以小生大,看著它尊肚膨脹,好不精彩,等到作孽作夠,呯的一聲,尊肚爆炸,就一命歸天。這就跟打牌一樣,不按牌理出牌,結果准砸,可悲呀可哀,可哀呀可悲。」恐怕他閣下的命運也會跟柏楊先生一樣,成了早起的蟲兒,文鬥武鬥,難保殘生。

  宋偃先生大悅之餘。就在紀元前四世紀八〇年代前318年,把封國改稱王國,自己也從封國國君和公爵的地位,一躍而成國王——宋王國第一任國王。

  「萬歲」這玩藝

  請讀者老爺看一下地圖,就可瞭解這個古老的封國和新興的王國,所處的形勢,它在三個強大的鄰居密密的包圍之中。北方是齊王國,西方是魏王國,南方是楚王國,像三把鐵鉗一樣,緊緊鉗住咽喉,要想掙扎,不能純靠軍事,還要靠政治、外交上的最高謀略。宋偃先生的頭腦不足以語此。

  嗚呼,兩千三百年後十九世紀清王朝,一些維新份子,都以為只要「船堅炮利」,便可以拯救中國,(事實上,直到今天,二十世紀已經尾聲,仍有大批人馬,在「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大纛之下,認為民主、法治、自由、人權,無一不可怕異常,只要洋大人的科技就行啦。)我們實在不忍心責備宋偃先生四肢發達和頭腦簡單。

  宋偃先生的目標只有一個,建立一支強大的野戰軍,他曰:「我們國家衰弱的太久啦,而且病入膏肓,我如果不使它崛起,更靠何人乎耶?」使命感是一種能源,於是他徵召全國年輕丁壯,訓練出十萬人的勁旅。接著像希特勒先生一樣,一旦手裡有張王牌,就迫不及待的立刻打出,向強鄰發動攻擊。

  《東周列國志》曰:

  「東伐齊,取五城。南敗楚,拓地三百餘裡,西敗魏軍,取二城,滅滕(山東省滕州市),有其地。」

  一連串驚人的軍事勝利,宋偃先生已把他的國家帶入「三面作戰」的危境。他閣下也知道這種孤立,就跟西方航空距離七百公里外的秦王國,締結友好條約。秦王國也樂得在西方列強心臟地帶,出現這把牛耳刀,特別派遣龐大的使節團,前往宋王國首都睢陽(河南省商丘市)報聘。兩國來往密切,十分熱鬧。不過,在地圖上就可看出,宋秦之間,還橫隔著韓魏兩大強權,實質上很難發生作用。

  然而,這已經夠宋偃先生滿意矣,他已把宋王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到跟楚、齊、韓、趙、魏、秦,同等地位。而且這還是剛剛開始,大好光景,就在眼前。唯一的煩惱是,先向誰開刀?最好是一舉把齊王國併吞,那將使他無後顧之憂。然而,魏王國的吸引力也很大,中原地帶是富庶之鄉,可使國力倍增。

  宋偃先生每天面對地圖躊躇時,他都構想使自己的蓋世英名,遠播之法。於是,搖尾系統遂替他安排他所盼望的景觀。每天臨朝,主持金鑾寶殿御前會議時,高級官員們會猛的跳起來,高喊「萬歲」。金鑾殿上一喊,金鑾殿外的小官僚群,跟著也「萬歲」不誤。宮門外早已埋伏好的侍衛和臨時演員(被傳喚的小民),就如瘋如狂的跟著猛叫,直叫得天搖地動兼地動山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