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羋熊惲(3)


  奸及甥女

  史書上說,子滋甫先生霎時間啞口無言,像木頭人一樣,呆在那裡。最後,鄭國國君姬捷先生提議尊羋熊惲先生為盟主,子滋甫先生也不得不追隨於後。然而,這還不是最後一次自取其辱,子滋甫回國復位後,並不檢討他所以挫敗的原因,反而對鄭國竟敢首先提議尊羋熊惲先生為霸主,勃然大怒。發兵攻打鄭國。

  楚王國的強大兵團為了援救鄭國,直襲宋國首府睢陽(河南省商丘市),子滋甫先生只好解鄭國之圍,還軍抵抗。兩國大軍在泓水(河南省柘城縣渦水)南岸決戰,這是南北第一次爭霸之戰,決戰的結果在意料之中,宋軍崩潰,子滋甫先生禦腿被箭射中,不能起立,雖然逃掉一命,可是,那些小兵小官,卻沒有這種運氣,十分之九喪生在楚軍刀下。為了一個蠢材的私欲,有多少人傷亡?

  嗚呼,無論什麼時候,野心家都是人類的一大災禍,而愚蠢狂妄的野心家,除了為人類帶來災禍,更為自己帶來災禍。古之子滋甫先生,今之希特勒先生和五人幫大亨之類,層出不窮,而且將來還會不斷登臺亮相。這種人物啥時候絕了跡,人類啥時候才有真正的幸福。

  羋熊惲先生之所以取得勝利,不是他這個人有過人之處,而是他的國家有過人之處。羋熊惲先生被尊為中國霸主後不久,就露出豺狼面目。起因于鄭國國君鄭捷先生的妻子,親自勞軍。

  《東周列國志》曰:

  「原來鄭文公(姬捷)的夫人羋氏,正是楚成王(羋熊惲)之妹,是為文羋,以兄妹之親,駕了輜軿,隨鄭文公(姬捷)至於柯澤(河南省新鄭市南郊),相會楚王(羋熊惲)。楚王(羋熊惲)示以俘獲之盛,鄭文公(姬捷)夫婦稱賀,大出金帛,犒賞三軍。鄭文公(姬捷)敦請楚王(羋熊惲)來日赴宴。次早,鄭文公(姬捷)親自出郭,邀楚王(羋熊惲)進城,設享於太廟之中,行九獻禮,比于天子,食品數百,外加籩豆六器,宴享之侈,列國所未有也。」

  對這種排場派頭,羋熊惲先生大為滿意。接著,更大的滿意跟蹤而至。

  「文羋所生二女,曰伯羋、叔羋,未嫁在室。文羋率之,以外甥之禮覲見舅父,楚王(羋熊惲)大喜。鄭文公(姬捷)同妻女更番進籌,自午(中午)至戌(中夜),吃得楚王(羋熊惲)酩酊大醉。楚王(羋熊惲)謂文羋曰:『寡人領情過厚,已逾量矣。妹與二甥女,送我一程如何?』文羋曰:『如命。』鄭文公(姬捷)送楚王(羋熊惲)出城,先別。文羋及二女,與楚王(羋熊惲)並駕而行,直至軍營。

  「原來楚王(羋熊惲)看上了二位甥女美貌,是夜拉入寢室,遂成枕席之歡。文羋彷徨於帳中,一夜不寐,然畏楚王(羋熊惲)之威,不敢出聲。

  「次日,楚王(羋熊惲)將軍獲之半,贈于文羋。載其二女以歸,處於後宮。」

  書中歎曰:「以舅納甥,真禽獸也。」其實,如果以「亂倫」為標準來作判斷的話,中國帝王恐怕不是禽獸的,沒有幾個。舅父納甥女根本算不了啥,比較起來,弟殺兄,兄殺弟,子殺父,父殺子,其凶其惡,又遜一籌。而且這還只限于親屬,帝王們對平民的迫害,那股瘋狂發作出來,人權人道,全都勾消,連禽獸都不如。羋熊惲先生不過殺掉了老哥,姦淫了甥女,罪惡還算是第三四流的——也就是,不過是個禽獸而已。

  伏下被殺種子

  羋熊惲先生輕易的擊敗了宋國,取得中國霸主高位,對北方的一些封國,多少有點瞧不上眼,心裡想:「連爵位最高的宋國國君,也不過如此。其他的就馬尾巴提豆腐,提不起來啦。」然而,他卻不知道,一個比齊國更厲害的封國——晉國(山西省翼城縣),在年邁蒼蒼的國君姬重耳先生領導下,悄悄而迅速的崛起。姬帶先生篇幅裡,他已初試其鋒,把身為周王國第二十一任國王的姬帶先生殺掉,迎接第二十任國王姬鄭先生復位。姬重耳先生的野心,如同火焚,他不僅要接替姜小白先生的北方盟主,還要取代羋熊惲先生剛弄到手的全中國霸權。

  國際上的事很簡單,千言萬語,不如一場勝仗。晉國要想取得霸權,羋熊惲要想維持霸權,唯一的方法是再透過一次具有決定性的戰爭。

  羋熊惲先生取得中國霸主高位後第六年——紀元前七世紀六〇年代前632年,楚王國跟晉國在城濮(山東省鄄城縣)決戰,楚軍大敗,羋熊惲先生在盛怒下殺掉他的前敵總指揮成得臣。這一仗使他喪失了得來不易的中國霸主的頭銜,辛辛苦苦爭取到手的尾巴國,包括鄭國在內,紛紛投向晉國懷抱。但楚王國國力並未崩潰,他仍是南方封國群的主宰,晉國勢力,只限于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帶,不能南下。

  同時,沒有多久,姬重耳先生逝世,秦國(陝西省鳳翔縣)又在西方興起,給晉國很大威脅。楚王國這個龐然大物,經過一陣養精蓄銳,又逐漸恢復當年雄威。到了紀元前六二七年(城濮之役後五年),若干封國再向楚王國靠攏。其中許、蔡二國的轉向,引起楚王國跟晉國第二次兵戎相見,雖然沒有打起來,但羋熊惲先生又殺掉他的前敵總指揮鬥勃。這一切都與本文無關,與本文有關的是,殺掉了鬥勃先生卻伏下羋熊惲先生毀滅的種子。嗚呼,人生多變,一個不相干的因,有時竟會被連鎖反應出不可知的果。

  《東周列國志》曰:

  「時許蔡二國,因晉文公(姬重耳)之喪,複盟于楚。晉襄公(姬重耳之子姬歡)拜陽處父為大將,帥師伐許,因而攻蔡。楚成王(羋熊惲)命鬥勃同成大心,帥師救之。行及泜水(不知道何處),隔岸望見晉軍,遂逼泜水下寨。晉軍營于泜水之北,兩軍只隔一道水面,擊柝之聲,彼此相聞。晉軍為楚師所拒,不能前進。如此相恃,約有兩個月。看看歲終,晉軍糧食將盡。陽處父意欲退軍,既恐為楚所乘,又嫌人譏避楚。乃使人渡泜水,直入楚軍,傳語鬥勃曰:『諺雲:來者不懼,懼者不來。將軍若欲與吾戰,吾當退去一舍(十五公里)之地,讓將軍渡水而陣,決一死戰。如將軍不肯渡,將軍可退一舍之地(十五公里),讓我渡河南岸,以請戰期。若不進不退,勞師費財,何益於事?處父今駕馬于車,以候將軍之命,惟速裁決。』鬥勃忿然曰:『晉欺我不敢渡河耶?』便欲渡河索戰。成大心急止曰:『晉人無信,其言退舍,殆誘我耳。若乘我半渡而擊之,我進退無據矣。不如姑退,以讓晉涉。我為主、晉為客,不亦可乎。』鬥勃悟曰:『君言是也。』乃傳令軍中,退三十裡(十五公里)下寨,讓晉涉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