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柏楊 > 帝王之死 | 上頁 下頁
子受辛(4)


  火燒摘星樓

  紀元前十二世紀七〇年代前1122年,周部落跟其他部落的聯合兵團,戰士四萬五千人,戰車四千輛,從孟津(河南省孟津縣)渡黃河北上,直抵首都朝歌(河南省淇縣)西南郊牧野,與商政府軍七十萬人(戰車數目不詳)決戰。周兵團在數量上居於可怕的劣勢,但商政府軍心已經瓦解,決戰一開始,商政府軍即行叛變,倒轉槍頭,攻擊子受辛先生的御林軍。子受辛先生這時候才發現他的老命不握在上帝之手,而握在小民之手,於是他像兔子一樣飛快的逃到鹿臺上的摘星樓。

  封神榜形容他的下場:

  「話說紂王(子受辛)行至摘星樓——謂朱升曰:『朕不聽群臣之言,誤被讒臣所惑,今兵連禍結,莫可解救,噬臍何及?朕思以天子之尊,萬一城破,為群小所獲,辱莫甚焉。欲尋自盡,此軀尚遺人間,猶為他人指點。不若自焚,反為乾淨,毋得令兒女存留也。你可取柴薪堆積,朕當與此樓同焚,你當如朕命。』——朱升下樓,去尋柴薪,堆積樓下不表。且說紂王(子受辛)——自服袞冕,手執碧玉,滿身佩珠,端坐樓中。朱升將柴堆滿,揮淚下拜畢,方敢舉火,放聲大哭。後人有詩為證:『摘星樓下火初紅,煙捲烏雲四面風。今日成湯(子天乙)傾社稷,朱升原自盡孤忠。』——只見火逞風威,風乘火勢,須臾間四方通紅,煙霧張天。

  怎見得?有賦為證:『煙迷霧卷,金光灼灼漫天飛。焰吐雲從,烈風呼呼如雨驟。排坑烈炬,似煽如焰,須臾萬物盡成灰。說什麼畫棟連霄漢,頃刻千里化紅塵,那管他雨聚雲屯。五行之內最無情,二氣之中為獨盛。雕樑畫棟,不知費幾許工夫,遭著他盡成齏粉。珠欄玉砌,不知用多少金錢,逢著你皆為瓦解。摘星樓下勢如焚,六宮三殿,只燒得柱倒牆崩。天子命喪須臾,六妃九嬪,牽連得頭焦額爛。無辜宮女盡受殃,作惡內臣皆在劫。這紂天子(子受辛),這紂昏君(子受辛)啊,拋卻塵寰,講不起貢山航海,錦衣玉食,金甌社稷,錦繡乾坤,都化滔滔洪水向東流。脫離欲海,休誇那粉黛娥眉。正是:你從前焰成雄威,作過災殃還自受。成湯(子天乙)事業化飛灰,周室江山方赤熾。』

  「——只見那火越盛,看看燒上樓頂,樓下柱腳燒倒。只聽一聲響亮,摘星樓塌,如天崩地裂,將紂王(子受辛)埋在火中。頃刻火化灰燼——後人有詩歎曰:『放桀(姒履癸)南巢憶昔時,深仁厚澤立根基。誰知殷受(子受辛)多殘害,烈焰焚身悔已遲。』——又有詩單道紂王(子受辛)才兼文武雲:『打虎雄威氣驍驍,千斤膂力冠群僚。托梁換柱越今古,赤手擒過鷙飛鵰。拒諫空稱才絕代,飾非枉道巧多饒。只因三怪(蘇妲己等)迷真性,贏得樓前血肉焦。』——話說武王(姬發)來到摘星樓,見余火尚存,煙焰未盡,燒得七狼八狽,也有無辜宮人,遭此大劫。尚有遺骸未盡,臭穢難聞。——吩咐軍士——尋紂王(子受辛)骸骨,具衣衾,以天子之禮葬之。」

  至於蘇妲己女士,早被捉住,砍掉漂亮的玉頭。

  伊裡亞特

  子受辛先生被燒死于摘星樓,發生在紀元前十二世紀七〇年代,而就在六十年前,同屬於紀元前十二世紀的一〇年代,西方世界也發生一場血腥大戰,那是美女海倫女士惹的禍,人人皆知的特類城的圍攻,希臘聯軍打了十年,才算把特類攻陷。詩人荷馬先生把最後一年沙場交鋒的英雄事蹟,寫出伊裡亞特。天上所有神仙,包括最高主宰宙斯先生在內,都捲入這場人類的糾紛之中,熱鬧烘烘,分不清是人出拳,還是神出拳。

  封神榜是中國的伊裡亞特,在周部落跟商王朝中央政府的對抗期間,出動的神仙更多,不但熱鬧烘烘,而且還亂七八糟。比較兩部巨著,我們可發現有很大的不同,代表東西方兩個世界的基本共識。西方對背夫私奔,惹起十年大戰的禍首海倫女士,並沒有嚴厲的譴責,直到現在二十世紀,洋女士們以「海倫」命名的,多的是也。縱是當年,當海倫女士出城勞軍時,沙場戰士們望見她絕代風采,不禁歎曰:「再為她打十年仗也值得。」換了中國,早破口大駡,奸她老母矣。中國人對蘇妲己女士,可是啥髒話都罵了出來。

  事實上蘇妲己女士並不是禍首,傳統史學家卻硬生生把她栽成禍首。西方諺雲:「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中國則另有一套:「一個暴君的背後,一定有一個惡婦。」姒履癸先生背後有施妹喜,子受辛先生背後則有蘇妲己。反正,總有一個倒楣的女人墊背。封神榜索性把蘇妲己女士說成妖精變的,替女媧女士復仇而來,就更下流。

  伊裡亞特描寫的是兩國堂堂之師。封神榜卻從頭到尾,一片假仁假義。作者許仲琳先生一方面形容子受辛先生罪大惡極,姬發先生代表全國人民,抗暴革命。一方面又借著一些幼稚的小動作,強調姬發先生可是忠孝兩全。當子受辛先生親自出戰,大敗之時。姬發先生還曰:「當今(子受辛)雖然失敗,吾是臣子,豈有君臣相對敵之理?元帥可解此危。」這種小動作層出不窮,不但不能如作者盼望的,證明姬發先生忠孝兩全,反而證明他閣下奸詐交集,真是天下最拙笨的第一巨滑。封神榜形容周部落兵團攻陷首都朝歌(河南省淇縣)一幕,曰:

  「話說摘星樓焚了紂王(子受辛),眾諸侯(各部落酋長)俱在午門外駐紮。少時午門開處,眾宮人同侍衛將軍、禦林士卒,酌酒獻花焚香,拜迎武王(姬發)車駕。——武王(姬發)對(薑)子牙曰:『紂王(子受辛)無道,殘虐生民,而六宮近在肘腋,其宮人侍宦,被害更深。令軍士救火,不可波及無辜。相父(姜子牙)首先嚴禁,毋令複遭陷害也。』(薑)子牙忙傳令:『凡軍士人等,只許救火,毋得肆行暴虐。敢有違令,枉取六宮中一物,枉殺一人者,斬首示眾,決不姑息,好自知悉。』只見眾官人宦官,齊呼萬歲!——又命軍士尋出紂王(子受辛)遺骸,以禮安葬。」

  事實上周部落攻陷朝歌(河南省淇縣),展開的是一場野蠻民族的大屠殺,殺到「血流漂杵」的悲慘地步,未死的被稱為「殷頑民」,全部拴上繩索,當作奴隸。而姬發先生對待子受辛先生,比封神榜上那種詩情畫意般的春風化雨,可要兇惡的多。

  《通鑒外紀》曰:

  「(姬發)入,至紂王(子受辛)死所,王(姬發)自射之,三發而後下車,以輕劍擊之,以黃鉞(銅斧)斬紂(子受辛)首,懸大白之旗。紂(子受辛)之嬖妾二女,皆自殺,又射三發,擊以劍,斬以元鉞(石斧),懸其頭小白之旗。」

  反正是,不管怎麼吧,子受辛先生燒死後又被砍下禦頭。他閣下一死,662年之久的商王朝,遂告絕種。姬發先生建立他的新政權,命名周王朝,他閣下就是周王朝第一任國王。並且追稱子受辛先生為「紂帝」。紂,殘害忠良之意。跟姒履癸先生「桀帝」的「桀」字一樣。「桀」「紂」二字,從此成為萬惡不赦暴君的代名詞,數千年來,一直受到詛咒。

  ——向讀者老爺報告,黃帝王朝、夏王朝、商王朝,君王們都是稱「帝」的,周王朝的君王則稱「天王」,或稱「王」。在他們口中,順理成章的,「紂帝」也就變成「紂王」。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