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齋蘇府秘聞 | 上頁 下頁
二〇


  等那些騾群過了渡口,幾個趕驢人又重新提起驢尾巴,將毛驢一一裝到船上,接著又急急忙忙地把馱子一一背上了船。

  「喂!再不快點裝船,下午一起風就擺不了渡,知道嗎?」船夫一面罵,一面還高高舉起船槳進行威嚇。

  我倆在渡口耽擱很久。這期間,我讓騾子馱著馱子吃飼料,從騾鞍中取下東門客棧老闆打點的羊肚酒囊,將掏空的羊羔腿骨插入囊口,由此把酒引入杯中,開始打尖。

  又過了一陣子,就到江邊去洗臉。我們從浪卡子出發以來,這是第一次洗臉。等我倆過到江那邊時,已經是下午。

  那一晚,我們住在曲水。此處的村莊被樹林所環繞,是沿途風景最優美的一個地方,也是過往行人最集中的地方。這裡不僅有從甘巴拉山那邊過來的旅客,而且在尼索渡口、拉薩、羊八井和山南等地之間過往的行人也都聚集此處。因此,從那裡到拉薩的路上過往行人從不間斷。

  從曲水到拉薩,要一直沿拉薩河往上走兩天的路程。

  這一帶土壤肥沃,是除年楚河流域外的又一糧倉。

  第六天我們抵達拉薩。

  當我們走近堆龍「赤桑」橋,第一次看見金碧輝煌的布達拉宮金頂在陽光下聳立于拉薩上空時,我倆立即下馬、摘帽,每人揀塊小石頭放在路旁的石堆上。據大少爺介紹,凡是在第一眼看到布達拉宮的地方,都有這樣一堆石頭。那些石堆,是每一位虔誠的旅客揀一塊小石頭堆在一起而形成的,它象徵佛教供品「曼陀羅」。

  到了辛東嘎,大少爺用手指著說道:「路邊那一處門上畫著萬字和日月圖案、門楣頂部插著牛角的平房,就是我逃到這裡時的房東。」

  又往前走一段路,就到了哲蚌寺。如同它的名字——哲蚌即米堆一樣,哲蚌寺像一座用大米堆成的城堡,坐落在根培吳孜山上,銀光閃閃。

  在哲蚌寺和布達拉宮之間,有一處草灘。這就是莊園的差民們幹活時,到過拉薩的那些差民沒完沒了地講述的「江塘那卡」。

  說是有一次,一位後藏的趕驢人途徑江塘那卡時,發現路上有一把撅頭,他就一腳踏住撅頭一端,想把它拾起來,不料這一踩,正好讓撅把子打在小腿骨上。那個趕毛驢的心想:這撅頭還會打人。就沒有揀它,繼續趕自己的路。幾天後,當這位趕驢人從拉薩返回後藏時,看到那把撅頭因生銹而變成了黃色,那人又想,它改變了顏色,裝作不是先前那一把,還想再打我。想罷,繞過了那把撅頭,還是沒揀它。

  又有一個關於「江塘那卡」的笑話。是說有一次,另一位後藏趕驢人到達拉薩那天,走到江塘那卡地方,剛好天就黑了,於是因迷路而吃了很多苦。但是,幾天後,當他從拉薩返回後藏,走到那草灘時,正好是早上,可他以為每到江塘那卡時,天都要黑下來,於是就起勁地揮鞭趕驢,一心想在天黑之前走出江塘那卡……

  劄閣迦貳是連接布達拉山與藥王山兩端的大佛塔。一過佛塔,我被突然出現在眼前的布達拉宮殿那宏偉壯觀的,景色久久迷住。布達拉宮金光四射的宮頂直揚高高的藍天。眼望宮前數不清的視窗,又使我想起了在莊園幹活時聽到的故事……

  有一回,一位後藏趕驢人從布達拉宮前經過時,為她眾多的窗口而驚歎。他想數一數那裡面到底有多少視窗、就一邊走著一邊數了起來,可是數到後來,他發覺自己不但數不清視窗,而且連趕著的那群毛驢也有走失的危險,便又回頭來數毛驢。由於他忘記數他自己身下騎著的毛驢,因此數來數去,總是少了一頭。於是,刀下個趕驢人,騎著自己身下的那頭毛驢,走遍拉薩所有的大街小巷,去尋找毛驢……

  布達拉宮下面,有若干步行或騎馬的行人,還有趕著毛驢及馱著百貨的騾馬通過。偶爾也有身穿黃色錦袍的貴族精騎路過。這時,那些行人便急忙把自己的毛驢攔在路邊,為他們讓道。那些把槍掛在木屋內,自己卻像骰子一樣方方正正盤腿坐在小木屋中縫藏鞋的哨兵們,一見到黃色著裝的貴族精騎,也即刻站起,立正、敬禮。

  在布達拉宮前方,有一處叫「旭赤林卡」的樹林。從那兒又往前走了一陣,有一座頂部蓋綠色琉璃瓦的橋,那座橋被稱為「字妥橋」即琉璃橋,它獨立於那一片草灘之上。再往前走一段,就來到露布大門,由此便開始進入市區,全城所有的房頂插滿了五彩經幡,圍繞在金頂樓字的大昭寺周圍。貴族們的公館雖然都是三層樓房,但出於敬仰,這些公館都低於大昭寺。

  我們到達八廓街時,只聽大昭寺樓頂向全市撞響了五下鐘聲,據說是下午五點鐘。這時,八廓街的攤販已經收攤,人們手持佛珠和轉經筒,開始環城轉經。這正是乞丐討得錢衣和食物最多的時刻,他們有的賣唱行乞,有的在念經行乞。又有不少青年男女手持六弦琴,相互間用眼神頻頻傳送秋波,在轉經道上唱著情歌:

  在眾多的人們面前,
  不要顯露我倆的情意;
  你若有真情實意,
  可用眼神傳遞。
  朱唇皓齒的微笑,
  當可向諸君展露;
  情意深長的心曲,
  只能對情人流露。

  他們一面唱著如此動聽的情歌,一面環繞八廓街。越到晚上,八廓街的青年男女就越多。

  據大少爺講,該城有三萬人口。我為如此眾多的人口而吃驚。

  「這有什麼奇怪的?每年舉行『拉薩祈禱大法會』時,還有三大寺的兩萬多名僧人,來自全藏各個地方的僧徒也都要聚集到拉薩,人數最多時達到十萬多。到那時,城中就有一種特別的聲音,人們稱之為『十萬人聲』」。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