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滿屋女人 >
六十六


  "我經常吃呢,不覺得稀奇了。我給你們說說李廣杏的來歷吧。傳說漢代"飛將軍"李廣在這裡打仗時種過杏樹,後人懷念他,便把這裡的杏子稱為李廣杏。"

  "罷了,罷了,該教授講啊,你怎麼幫他了?"我忙阻止。

  "李廣跟匈奴交戰數十次,為大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卻未受到天子的獎賞,甚至被迫自刎沙場。"教授不得不開口接上。

  "小玉剛才講過李廣了,你就講李廣的孫子李陵吧,那也是一代名將!"我有意增加了難度。

  "李陵還是我國五言詩的始祖,人們立有李陵碑,就在嘉峪關外不遠。"小玉習慣性地解說道。

  "哎呀,小玉,你讓不讓教授講嘛?怎麼老插話?教授可是好為人師的喲,已經憋得心慌了!"

  "好,教授請!"

  "你們看過李陵的《答蘇武書》吧?"

  "看過。"小玉不假思索地說。

  我無法回答。我只知道有這麼篇文章,大概是古典文學老師,或者歷史老師講課提到,但我沒有找來讀過。

  現在,我只能用沉默來體現我的"博大精深"。真的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後悔當年太懶了,都是不求甚解惹的禍!

  在這一點上,我深知是無法吹牛的。因為,要是說看過,教授可能就要下連環套,最終逼得我無路可退,不但讓我在美女面前集中體現才疏學淺的本質,而且全面展示醜惡的品質。

  沒想到教授一講故事就提問,一講故事就給我設套。看來,教授也不是吃素的,也不是好惹的。

  教授仔細觀察著我的表情,目光停在我臉上不走了。

  我雖然才疏學淺,但在長期的採訪實踐中,已練就了過人的心理素質。比如,在這種情形下裝出一幅高深莫測的樣子,實在是小兒科。

  教授的目光最終被我深不可測的目光逼了回去,他沒有看出什麼破綻,因此,沒有再問,接著開始賣弄自己的學問,積極炫耀自己的學者氣質。

  "李陵答蘇武書,被後人稱為"文情感憤壯烈,幾於動風雨而泣鬼神。""

  "他心裡有太多的委屈!"小玉很自然地插話。

  而我,仍然是不敢作聲,很怕一開口就露餡。

  "在《答蘇武書》中,李陵淒切地表白,生為別世之人,死作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這是他"計未從而骨肉受刑,顧國家於我已矣"的深刻寫照。李陵為什麼這樣悲憤?話還得從漢武帝天漢二年說起。那年,李陵帶領五千人馬,倚長城禦匈奴,首戰告捷。但漢軍五路援軍未如期到達,面對匈奴十萬雄兵,李陵寡不敵眾,死傷殆盡,投降了匈奴,但欲擇機起事,另立功勳,報效國家。"說到這裡,教授又居心叵測地把目光停在了我臉上,似乎要我接著講下去。

  我雖然懷疑教授最近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漢武大帝》,以至於史實成竹在胸,但這並不構成攻擊他的正規理由。只得盡力為自己開脫,轉瞬就找到了託辭,其一,這不是學術講座,而是懲罰你講故事。你沒有一而再,再而三提問的權利。其二,這不是故事接龍,主講人必須無條件地獨立完成。

  我正在想,如果教授的目光停留到兩分鐘時還不離開本人慈善的面部,我將奮起反擊。關鍵時刻,小玉卻又自動解說起來:

  然而,漢武帝殘殺了李陵的老母和妻子。因此,後來留在匈奴牧羊19年的李陵的好友蘇武勸他回漢朝,他卻執意要作異域之鬼。

  出了關,碾著絲綢之路悠揚的駝鈴,我們向西直奔敦煌。身後,萬里長城巨龍般向東遊走,南邊,銀妝素裹的祁連山在車窗外無盡蜿蜒地陪伴著我們。

  我們走的是古絲綢之路嗎?

  小玉略作沉思,笑了:宏觀上說,這就是絲綢之路,微觀上說,又不是。因為,現代交通線路是調整過的,也不可能完全重複古人開闢的線路。作為遊客而言,不必考究這個區別,只要瞭解其歷史淵源就可以了。其實,遊客們最關注這樣一個問題,古絲綢之路憑什麼保證暢通呢?原因當然很多,但我就愛跟他們講班超的故事。

  "班超在西域活動近四十年,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古稀之年還留在西域,致書皇上,臣不敢望酒泉郡,但願能回玉門關。"教授又開始賣弄學問了。

  在這種情形下,我迫不得已,不得不技巧性地賣弄一點歷史知識。一是必須挽回影響,因為,在教授的一再捉弄下,小玉似乎已經察覺到我歷史文化知識的蒼白,儘管她總是善意地笑著。二是我如果不及時把教授這種態勢壓制下去,他必然要在集歷史文化之大成的敦煌全面向我發難,置我于完全放棄話語權之困境。

  老實說,我已經生氣了。於是,我綜合了教授和小玉前面已經講過的"歷史秘密",又搜腸刮肚,找出幾句自己比較熟悉的詩詞,以及大致記得的幾點零星的邊塞知識,再把表達句式適當調整了一下,使得我的歷史評述能讓他們耳目全新。

  我把目光聚焦在教授眼瞼上部那個不用心看基本看不清楚的麻子窩上,就開始演講了:

  張騫通西域後,漢武帝設立了河西走廊四郡,把中央政權的西北前線推至敦煌以西的玉門關、陽關。這個格局一直維持到唐代。唐人吟誦的"春風不渡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生動寫照。可是,到了明代,朝廷無力顧及,將邊防前線往東收縮,建立了嘉峪關,而放棄了關城以西包括敦煌在內的大片土地。

  "由此,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走向衰落。"冷不防在我吞唾沫的時候,教授卻把最關鍵的總結陳詞說了。這是闡述絲綢之路興衰的最關鍵的一句話,卻讓教授搶了功,我很是懊惱。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