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看見 | 上頁 下頁
五六


  《朝日新聞》的編輯說:「一個人忘掉過去可能有自我淨化的作用,但一個國家的歷史就不同了,儘量掩蓋,假裝這類事根本沒有發生過,難道我們民族的良知沒有損害麼?」

  出版這本書的是美國人。「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這些現在生活在和平中、守法的社會公民,怎麼會像野獸一樣行事?再看看我的國家,我自己那些總體上可稱為良善之輩的美國同胞,又怎麼與那些人——他們轟炸越南村莊,在驚懼中殘殺朝鮮難民——扯在一起?人們又怎麼能將那些聰明、好客、有著豐富想像力的中國人,與『文革』中那些麻木的人們聯繫起來?」

  他說:「這些應該是有著足夠道德良知的個體,為什麼會落人集體性的狂熱和盲從之中?每個民族或國家的人,不妨都這樣問問自己。」

  對歷史說真話,就是對現實說真話。

  這本書的最後,收錄了一封十七歲的高中學生小林范子的信。

  「記得學校課本裡是這樣講的:『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戰爭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結束……特攻隊年輕的士兵犧牲了他們的生命,戰爭毫無意義,因此我們再也不要發動戰爭。』但為什麼是我們,而不是發動戰爭的人在反省?我在閱讀了這個專欄之後,不再坐在教室裡被動地接受別人灌輸給我的東西了,而是主動地去瞭解。你們這些真正瞭解戰爭的人,請多告訴我們一些,你們有責任把你們知道的告訴我們,就像我們有責任去知道它,這樣,一代接一代,到我們向後代講述的時候,我們才確信自己能擔起這個責任。」

  錢鋼日後去了香港,不再做新聞,轉向歷史,埋頭發掘故紙堆裡的事,寫了一本書,托人帶給我一本。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寫當年的《大公報》在國民黨治下,以「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立世,一紙風行。

  恪守這八個字極不易,報紙因披露一九四二年河南數百萬人的大災荒觸怒蔣介石,曾被罰停刊三日,記者被捕。抗戰時報館被敵機炸毀後,把印刷機搬進山洞裡出報,困窘中仍然拒絕政府資助,被迫到鄉間收購手工紙,印刷品質令讀者忍無可忍,投書批評。報社頭版頭條刊發《緊縮發行啟事》道歉。寫到此處,錢鋼筆端有濃得要滴下來的感情:「誰聽過一家媒體對讀者有這樣的懇求?『一,將閱讀之報轉贈親友閱讀;二,迄今為止單獨訂閱者,在可能情況下約集若干人聯合訂閱』……」

  重壓常致人屈從或憤懣,但《大公報》主編張季鸞說大時代中的中國記者,要秉持公心與誠意,「隨聲附和是謂盲從;一知半解是謂盲信;感情衝動,不事詳求,是謂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是謂盲爭」。

  他說,「不願陷於盲。」

  錢鋼這本書叫作《舊聞記者》,他離群而去,在港大圖書館裡裹著厚大衣,閱讀數以萬計的微縮膠捲,寫下六十年前舊報紙裡的往事。他寫道:「研究新聞史的後人,會因為不是在報紙和電訊稿上,而是在歷史讀物上發現某些記者的名字而不無惋歎,但他們終將意會的是,當曲折奔突的河流遇到沉沉壅蔽,改道是歷史的尋常,這也是一個新聞記者的職責,他似乎心有旁騖,『改道』別出,但他根本未曾離開一名真正記者的信條。」

  錢老師送這本書給我,我明白他當年讓我讀歷史的原因:「新舊之間沒有怨訟,唯有真與偽是大敵。」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