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時尚閱讀 > 婚房 > |
序言 |
|
序:幸福是件腳踏實地的事 何珞的《婚房》,在這個下午,突然讓我回到五年前。 那時候,我剛結婚,和我家阿呆哥一起住在機關宿舍裡。兩室一廳的房子兩家人住,每家一間臥室,合用客廳、廚房、衛生間。天熱的時候還要穿得嚴嚴實實,一旦忘記拴衛生間的門就會和鄰居"坦誠相見"……可是,即便如此,仍然覺得幸福。 有情飲水飽,大約就是這個意思。 然而,也有句老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所以,在異鄉的城市裡生存,我們從來沒有放棄對未來更好生活的打拼--房子,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一間不必在夏天共用浴室、餐時共用廚房、夜晚壓低聲線的房子,成為我們婚後"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首要目標。因為這個目標,我們像林小洛和程皓一樣錙銖必較地過日子:買衣服永遠買打折貨,看電影永遠挑半價日,吃飯儘量在家自己做,業餘時間加班加點賺銀子…… 那時候,在我們的腦海中,每一筆收入的進賬都可以直接折換成一個洗手間、半個臥室或是四分之一個客廳。 其實,這樣的生活,又豈只是我們一家人的軌跡? 我們這一代人,生在最好的年代,卻個個覺得"生不逢時"--我們趕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卻要比八年制多讀一年書;我們趕上了大學擴招,卻要面臨更多揣著大學文憑找工作的競爭者;我們有了更多流動的機會與可能,然而背井離鄉的闖天下背後卻多了個新名詞叫"蟻族";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做"畢業包分配",不知道什麼叫做"福利分房",我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連"正式編制"都覺得夢幻…… 在這樣的背景下,房子,用來結婚的房子,是多麼遙遠的一件事。 於是,伴隨著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大,就有了一個新名詞叫做"裸婚"--結婚時,難道我們自己不想要鑽戒、新房、婚紗、蜜月旅行嗎?可是我們要不起。就像程皓和林小洛,沒有鑽戒也可以,失業也不怕……沒房子就不能結婚的觀念或許還殘存於一部分人的腦海,但不代表我們這一代人的全部。事實上,對我們中的很多人來說,既然已經習慣了在壓力中積攢勇氣,在競爭中獲取生存,那麼終有一天,我們可以在攜手奮鬥中一點點擁有曾經無法擁有的一切。 比如我和我家阿呆哥,在2010年,我們婚後"第一個五年計劃"收關之時,終於擁有了一套二手的房子、一輛經濟型的車子,以及一個可愛的小女兒。 房子、車子、孩子,這個"家",簡單卻也溫暖。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婚房",不是買了房子才能結婚,而是要一起為我們的婚姻拼搏一套房子,並因為這份甘苦與共,使這套房子成為一個真正的"家"。 因為是一起攢錢買房子,所以我們似乎要把彼此的熱情融到一起。 因為是一起攢錢買房子,所以我們為每一天的每一點收穫感到快樂。 因為是兩個人一起攜手許一個未來,所以幸福變得腳踏實地起來。 《婚房》裡那些真實的場景,那些細碎的點滴,那些生活中擾攘蕪雜的油鹽醬醋茶,就是我們每天在過的日子。如果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林小洛、一個程皓,倒不如說,這個林小洛、這個程皓,就是我們自己。因而,這種閱讀的過程,也就成為了獲得共鳴的過程。 這是我喜歡的文字--真實但不失浪漫,仍然可以打動人心。 果然,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小說。 而好的小說,一定來自於生活的細處。 謝謝何珞。 葉萱(《紙婚》作者) 2010年7月8日 序:有愛才有家 2010年,是我和他在愛情路上攜手走的第九個年頭,是我們在婚姻路上走的第二個年頭。 沒有哪條路是一馬平川、毫無荊棘的,我和他一起攜手走過的路上,有潺潺流淌的溪流,也有激流暗湧的波濤。 笑過,吵過,鬧過;快樂過,憂傷過,猶豫過,最終還是選擇了在一起。 我和他都出身普通家庭,彼此的家庭都不寬裕。我們在大學校園裡相遇、相識、相戀。那時候的感情仿佛不沾半點塵埃,透明純淨如同水晶。不考慮金錢,不考慮物質,也不考慮未來,就那樣每天一起上晚自習,週末一起出去玩,享受這份不摻雜質的戀情。 直到他畢業的時候,我才意識到現實的殘酷。他比我高兩屆,他比我提前兩年踏入社會。送他上火車的時候,不輕易掉眼淚的我還是哭了。未來的兩年,我必須和他分隔兩地,沒有人知道兩年的時間會發生什麼。 那兩年,我認識的小情侶全軍覆沒,統統以分手告終,"一畢業就失戀"果然成為了校園戀情的最好詮釋。可是,我和他,卻偏偏堅持了下來,成為了"僅存的碩果"。那兩年,他的工資除了每個月寄一半給媽媽之外,其他的都是為祖國的交通事業和通訊事業做貢獻了,幾乎每個月他都會乘火車到學校來看我。因此,我畢業的時候,他手頭沒有什麼存款。 我畢業後,來到了他工作的城市,我們同居了。 又過了一兩年,同學和朋友紛紛結婚了,身邊的人紛紛問我"什麼時候結婚"。我總是說"婚姻離我很遙遠,暫時不想考慮"。這麼說,並非我不想和他白頭偕老,而是我懼怕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我們是難得的在一起這麼久還可以將愛情保鮮的戀人,我們每天都像是熱戀,我不想讓這段感情降溫。 可是,這樣下去對父母沒法交代。當父母開始催問"你們什麼時候買房結婚"的時候,我和他漸漸感覺到了生活的壓力--買房結婚。如果說婚姻是甜蜜的負擔,那房子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遲遲不向我求婚,他說:"我希望能夠攢到足夠多的錢買房,那樣我就能給你一個家,那樣我也有資本向你求婚了。" 聽到的時候,不是沒有感動的。"家"是一個溫暖的詞語。那麼,什麼是家? 在我看來,家是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一盞永遠為你守候的燈光,一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廚房,一張擺滿愛人親手做的飯菜的餐桌。 說到家,就離不開房子。女人有家才叫嫁,而房子就是家的載體。 然而,我們工作的這個城市,房價逐年攀升,一路高歌猛進。而我和他家庭都不寬裕,雙方父母不能支持分文。買房仿佛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為了能擁有一個家,我們毫不懈怠地努力再努力。週末也不出門,一是省去了出去的開銷,二是窩在家裡做兼職賺外塊。 《奮鬥》裡的陸濤有個從天而降、一擲千金的富爸爸,《蝸居》裡的海藻由於生活所迫跟了高官做了小三。他沒有富爸爸,我也絕對不會做小三,我們唯一依靠的就是兩雙手。 所幸,回報一般是與付出成正比的。我和他終於在2009年年初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儘管因此成了房奴,但依舊是幸福的,因為不用再接受房東的突擊檢查,不用再和別人一起合租。最關鍵的是,我和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家,一個完全屬於我和他的愛的城堡。 都說安居才能樂業,因為有了房子,我們幹勁更足了,對工作和生活都充滿了昂揚的鬥志。我們寫下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即使我是一隻在大城市奮鬥的小蝸牛,我每天爬行的方向也是向上的!" 《婚房》這本書裡有和我一樣只能靠自己努力打拼婚房的女子,也有父母準備好婚房的女子。她們的購房方式不同,卻都是為了尋找幸福積極努力的女子。 讓我們重新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什麼才是家? 家真的只能靠房子來體現嗎?房子是不是家的最好表現形式?可以說,房子只是家的載體,而非全部。如果房子等同於家,那麼豈不是房子越大,家越溫馨了? 在英文單詞裡,房子是House,家是Home,長得很像,卻不一樣。 所以,只有房子絕不是家。 為什麼前面我說"家是一間可以遮風擋雨的房子,一盞永遠為你守候的燈光,一個充滿煙火氣息的廚房,一張擺滿愛人親手做的飯菜的餐桌",除了房子,更重要的是後面的燈光、廚房、餐桌,這三個詞是有溫度的。有溫度的房子才是家,而溫度是靠愛維持的。 所以,我說,有愛才有家。 謹以此書,獻給我和他的九年愛情路和紙婚年。 獻給每個心中有愛、為家努力的朋友。 獻給為房子打拼、依舊微笑著生活的人們。 何珞 2010年6月26日於北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